标签:
家庭教育 |
我的第一次回复:
另:请注意您的两个观点:
备注:
看到您的回复,我的心情十分复杂。
如果按您说的去问孩子,我想不都不用想就知道她会怎么答,那肯定是什么都不想学,有什么比玩更舒服的呢?在生活中是不是只要自己不喜欢的就可以不做了呢?我自己就是这样子,干着并不喜欢的工作,可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能说不干了吗?她现在毕竟才10岁多,还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作为家长,有些重大决定是不是还是要我们来拿呢?您肯定认为我太家长专治了吧...但是..
其实我也认为8级也许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始有终。只所以让她考级,我是认为考级是对孩子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不过,这件事我想听您的,去问问她的想法,如果她不愿意考了,我就不让她考了。
给您说件事吧。在她学英语的班上原来有个小朋友和她一样大,学了2年由于经常写不到单词而哭鼻子就放弃了,当时我女儿也比她好不到哪儿去,也经常写不到而被老师单独留下来,可是我没有让她放弃,而是让她留一级继续学,到今天,我的女儿在英语班上二十个学生里是比较小的,班上最大的都有七年级的学生,她仍然学得可以还能跟得上,有时她自己也挺自豪的。那个放弃了的孩子呢?她妈妈碰到我说,由于中途放弃了,孩子心里一直对英语很畏惧,现在连别人从没学过的都比不上,不知道您对这件事又会怎么看呢?
在今年之前,其实我是打算一直到初中都让她仍然学琴,初中作业多了我就让她一个月上一次(现在一星期一次),但决不放弃,孩子现在小有时间有精力上手也快,我不想等她大了却没时间了而后悔。我从内心里认为,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将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心里有了烦恼也可以用琴声来渲泻一下,这才是我让她学琴的初衷。忘了跟您说,目前为止,她对学的这两项还比较能接受,起码从未说过不学了。
说了这许多,似乎也没个章法。不过,真心的感谢您的回复。对于您的回复,我还会再一步认真思考的,今天只是觉得心中千言万语不吐不快,让您见笑了。
西方文明是动的、分析的、人定胜天的、创新的、向天的......
东方文明是静的、综合的、天人合一的、因循的、立地的......
季羡林老先生一个重要的学术思想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且认为能挽救现在世界之根本的应该是东方文化。
说远了,回来说教育,中国的教育是约束为主,西方教育以激发为主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有概率的,教育也应该是这样,按照一个大的成功概率去教育孩子。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家长比孩子更知道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未来。所以我建议大多数的情况下应该约束孩子的心性,让他能够健康成长。
我觉得您让孩子坚持是对的,宝剑锋自磨砺出,艺不压身。过了八级自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领略另外的魅力。
此外,我的建议的,你也需要坚持!!为孩子做出榜样。
快乐有大小远近之分
志向也是如此
让孩子领略大快乐,别让孩子沉迷于小快乐
除非你想让孩子庸碌一生。
庸碌一生随时都可以做到,现在孩子还小,应该尝试成功,付出努力和汗水去拼搏。等拼不动了,随时都可以停下来享受庸碌和平凡。
不必成名成家,压力其实不大,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承担。这点压力都承担不起是不对的,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帮助,将来还有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早早学会应付压力,将来生活才会游刃有余。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今天本奢望能看到赵老师的回复,却未曾想看到您的肺腑之言,令人不胜感激。
因为赵老师的回复,我是非常矛盾的,一直在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到底是该坚持还是放弃?其实,认真想想还是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只一味追求孩子成绩的家长,我一直希望能在学与玩之间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但其实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要学就必须付出玩的时间,真是让人两难。
但是看了您的一些观点:“让孩子领略大快乐,别让孩子沉迷于小快乐”、“庸碌一生随时都可以做到,现在孩子还小,应该尝试成功,付出努力和汗水去拼搏。”我觉得您的分析深入透彻,引人深思。
再次感谢。
KANKAN的第二次参与:
我曾是一个长跑运动员,长跑过程中会出现体能“极限”问题,此时身体疲惫感特别强,特别想放弃,但撑过去,身体就会调适到另外一个台阶上,迎来轻松感。有的时候一次长跑可能会迎来几次极限的到来。渐渐地我学会了享受极限的感觉、掌握了渡过极限的心理方法。
从您的描述里,我觉得您是一个素质很高的称职的家长,处理问题不简单粗暴,也能够聆听孩子的心声,您的孩子是幸运的。
所以我觉得您需要的坚强和坚持,相信自己。
所谓医不己治,就是一般的医生看不清楚自己的承受力,不敢用药,顾忌太多。
当然需要很多的智慧去衡量压力和孩子的肩膀的比例,用心去甄别孩子的反应,究竟是否到了不适合坚持的地步,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信孩子的毅力并锻炼之,孩子将因此受益终生。
学琴到了要过八级而放弃,那么学画也可能半途而废。做事有通理和通感,成事如此,败事亦然。现在我做公司许多生死关头也是依据长跑的经验渡过的。
一心所想,多有偏颇,供先生参考。
我的第二次回复:
再说风琳女士的问题(我想应该是位母亲)。
首先向KANKAN兄表示感谢,宅心仁厚,古道热肠,不乏真知灼见。看后实有相惜之感。
关于风女士的问题,我想答案其实在你内心里就有。关于学琴是否该不该苦,看看《傅雷家书》,就略见一斑。实际上,在我看来,许多家长的问题不在于对孩子的要求与希望的事情对不对,而是在于实施的策略和准备是否足够和理想。简单讲,就是好的事情需要通过好的办法来实现。
就和孩子的沟通而言,我想这一定是有技巧的谈话,是要朝着我们意愿的方向去的。我还没有见过哪位家长对孩子要求做的事情有多大的不合适,可是我却见多了很不合适的做法,使孩子半途而废、追悔莫及的事情时有发生。
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无不就是激励、鼓舞和唤醒。和您以及“KANKAN先生”看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关于,“将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心里有了烦恼也可以用琴声来渲泻一下”,这点实在不能苟同。如果学琴是为了排遣烦恼的话,实在是误会艺术素养对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了。总之,素养的培养不是功利的,也绝不能是功利的,是可以带来功利的,但绝对不是以此为目的的。我们代替不了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生活自有他将来的不同和精彩。
所以,对孩子的要求是建立在共识下的一种配合、协助和管理,可能会有不愉快、厌倦和反复,但方向是一致的,这样的成本会很低,效果也会好。所以,这里不是简单地探讨坚持还是放弃学不学琴的问题,是在探讨你是否能够寻找到正确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规划的方法和策略。这样,你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你的智慧和人生体验传承给孩子。所以,当孩子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学习照样会给她带来玩一样的愉悦体验。当然,这对于所有的家长都是一次考验和成长。祝你成功!
可以参考一次我与家长的沟通纪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55af4010089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