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驱车赴京,昨日才得返回。过几天又得走,连续两场报告会。一场是为高三学生而做的,一场是为妇联干部而做的。明天下午还应邀参加电视台的一个节目。
不过在今天,与那个节目的负责人的电话沟通里,我已经拒绝了。这件事情说说还是有点意思。那是个法制节目,我还纳闷他们为什么要找我,虽然是有一个朋友介绍,但我毕竟不是做这类研究的,终觉有点牵强。不过,人家也是诚心找来,我就姑且听听是怎么回事。原来,本期节目是一件事情引起,北京的一个警察拿出自己的奖金,对辖区的居民承诺,如果帮捉到贼就鼓励50元人民币。然后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其实各有各的道理,我也有赞同和摇头的地方,细节就不赘述。不过在我看来,解决这类社会问题往往是通过经验和先构的法律及道德体系来实现的,但这个结构的空白是由许多未知和新生、以个人为主体而进行的自主活动。谁也不可能代替谁,同时也是互为补充的。在这个层面上对立地孤立地探讨这个问题的对与错是没有价值的。而这件事情最引我深思的是:据说,50元已经取得了效果,不知道这点是让人欣慰还是尴尬。如果在社区居民方便的时候,抓贼需要奖金刺激和鼓励,不知道那些社区居民是否只值50元钱。回答肯定是否定的,那我们要追问,在奖金未设立之前,是不是就没有人愿意出来抓贼。所以,在这点上,如果奖金的数目不是50而是5000我倒宁愿有如此的结果,只可惜50元就改变了,或者是改善了。好象有点不对头啊!弃一警之小利而成众人大德,哎,逻辑不通啊。“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当然,更重要的是,该警察的做法之道德感在我很钦佩的同时,更彰显出政府工作的缺失和缺位,这很吊诡和反讽,说白了有点无能。我要是他上司,哼哼!你小子玩的很斜啊!我的脸往哪搁啊?(注意,我指的非是他的直接领导。)
为什么,做出那么多的感动的事情是我们的人民,大家随便想想中央电视台的那些年度10大感动人物,在我们为他们人格和行动震撼的同时,真正汗颜的应该是谁呢?
那位节目的负责人总是希望我能具体地站在正方或反方,我说我做不到,我对本件事情的本身倒没有太多看法,而对这件事情的产生和其深层的原因更有兴趣,再说了,已经有许多次了,电视台采访了我3、4个小时,最后也就用了我一句话。和我说一声对不起,赵老师,您说的很好,但只能播这一点点。因为我的许多话是不好播的,所以,我没时间玩了!在这里,我谢谢了那位不知姓名的记者,我知道我的话播不出来,咱们就都节约双方的时间吧,然后我又给他介绍了别的朋友。
这两天,照例事情还有许多。2007快结束了,我都做了点什么呢?发牢骚是没有用的,情绪化的感觉已经不应该是我这个年龄的事情了。还是帮帮我们的家长和同学吧。
对了,有网友反映怎么买到我的书。我的那本《学会跟孩子说话》一书在各新华书店都应该有,如果没有,请与清华出版社联系购买,电话是010-62770604。《中小学生学习完全提高指南与手册》则需要邮寄或在当地的双赢教育工作站购买,具体联系电话是010-64312018或0351-5691990。
还有网友觉得我的文章发的少,其实我也想多写,只是我喜欢每篇文章都能经得起推敲,不喜欢把那些琐碎之事情与大家唠叨,而且本博的主题就是学习方法与家庭教育。
最近有许多人问我们什么是双赢教育?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我在这里也与大家做个说明:
应试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做为教育的本原却需要与应试教育分羹的现实,只说明我们目前在教育上认识与行动的堕落和无奈。我们提出双赢教育的这个理念,实际上是标志着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复苏和确认。我们不拒绝分数,但我们坚决反对用学生的素质成长作为代价换取分数;我们不片面喊口号,坚决反对以素质教育的名义去做与教育原则相违背的事情。所以,我们提出了双赢教育这个完美解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缺憾的理念。
双赢教育不是调和者,也不是妥协者,是基于目前客观现实和个体发展需要而做的教育理念的调整。简单而言,是对目前教育所遇到客观情境而做出的调整和改良。我们认为只要是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满足所谓应试教育的目的的即符合双赢教育理念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办法就是最符合广大学生利益的。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思想策略,我们才能真正为中国已经苦不堪言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奉献我们的一点职业成就,也真正符合我们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良知。
所以,我们双赢教育所做的事情就是“真实”,“真”是要做真理的,不是伪科学的;真诚的,不是靠伎俩的;“实”是要做实在的,是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的,不是虚无不可靠的。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就是我们双赢事业的朋友和伙伴。
目前双赢教育所形成的成果是一套完整的针对校外和家庭教育而进行的全套解决策略,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设计的教学教法及教育管理优化设计管理体系。我们希望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奉献一己之力,也欢迎各界朋友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