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何处去?

(2007-10-31 15:20:10)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家庭教育
    前几天,山西电视台的记者调查栏目因为关于现代私塾教育的问题找我采访。这个节目的缘由是这样的,有个我们本地的孩子13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而这个孩子从小没有上过学,只是高考那年在当地的一个高中读了一年。孩子的学习是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承担的。这个小孩的爷爷作为孩子教育的掌门人,曾经也是一名老师,就为什么没有让他的孙子上学读书的原因说过:因为学校教育无法实现因材施教,所以还不如自己来负责。
    这个栏目的记者曾经采访过这家人,而且孩子的爷爷告诉过记者,他对孩子是否上大学的事情无所谓。而那位记者在和我说起这点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说:不可能。即使可能最后也得上。记者说:可是他爷爷当初就没有打算让他上大学啊。我说:客观上不上不可能。记者辩道:你看很多上没有上大学照样可以干得很好,郑渊洁的儿子不错吧,韩寒也很棒的啊。我回道:郑渊洁的儿子干了他父亲的工作,因为他爸爸是中国最牛的,当他的导师没有问题,韩寒是做文学创作的,而且一般以艺术、文学创作等的选择对个人发展的限制相比理科要小得多,而这个孩子没有相关特长,他的功课那么好,不上大学干什么啊?据我了解他们家本身无法给他高等教育,也没有实力来请教授给孩子完成高等教育的工作。所以,上大学是必然出路。
    在这里,我倒无心批评我们的高等教育,虽然在我眼里看来,我们的大学就是大高中。可是没有我们的高等教育,我们的国家怎么会有今天;假如有如果的话,我们可能会更强。不过,我们至少还有一套虽然不是很理想的高等教育。
    这番谈话让我想起了很多,作为对现行教育的不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我们现在的家长比以前更有能力和条件来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和缺陷。所谓现代私塾的兴起更多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偿。但问题是,即使你能对10年的基教有了补偿性努力,但你最后还是要掉进那个并不理想的高教啊。如果是按部就班上来还好说,可是你本来是家长经过精心努力而塑造的有创造性的苗苗,再进入这样的大学可能会更痛苦。我们的努力可能不会白费,但预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啊。
    就家庭教育热的现象,我曾说过:国际家庭教育形势一片大好,国内家庭教育形势一片糟糕。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人家在做什么?而我们在做什么?即使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是要面对高考!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做了半天,研究的都还是提高学习成绩,如何上更好的大学。如果不这样做,老百姓不认你,教育部门也不理你。就连本人也不能免俗,我在推广“双赢教育”这样的理念下,还是大声地喊出了:30天提高学习成绩。虽然我总强调:有素质的学生也应该是考试过硬的学生。我们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绝不用增加学业负担作为手段,以学生人格素养的成长作为代价而提高的。我们是在培养孩子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智慧来实现的。但还是感觉不把提高学习成绩的这一点拿出来说,基本没有人会理我们。
    做了十年的教育,其实我很失望。因为,我看不到我们的努力会有什么好结果。其结果只是充分地说明了一点:在中国,教育只能是自欺欺人!本来不是我们的事情,本来是教育部门很好操作的事情,非得我们要非常渠道才能实现。上大学的事情本来是个人的一个自由的发展取向,结果却变成了一个必要的功利取向。大学教育的目的本来是一个学术机构,却变成了一个功利的加工场,而在这个场里,又有多少人真正实现了他们的意愿。如果国家不能修正大众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我们不知道每年还要在这方面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因为对大学的盲目追求,有多少学生失去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的选择。
    前些日子,有人大声呼:取消高考!我倒不是非常赞同,但这个声音的发出,说明什么?我们高考制度的无能和低劣,但这不是高考制度的问题,高考制度也只是整体错误意识的延长。“上大学不是你唯一可以选择的生活”。大学不是必由之路,不是一等之路。说到底,上不上大学不重要,成不成人很关键!那什么是“人”呢?就是独立思考的,自食其力的,知道享受人生的。而不是我们的孩子普遍表现的,很自私但又缺乏自我的,逐金钱但又无力自给的,爱享乐却又总被生活压迫的。难道不是吗?如果家长、学生都能明白的话,我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对学校教育,在近期我们是不能抱太多指望了,政府是应该对自己的认识和工作还需要深刻的反思才好。我们自己也得想办法啊!而如何让我们的家长和学生想明白呢?那就需要我们的家庭教育做足够的努力了,那我们的家庭教育该做什么?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界的专家,都应该好好想这个问题。不然,即使是用尽心机培养的好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规避我们的教育理念及环境带来的的问题。
    说来也简单,帮助我们的学生建立:对问题的本能的敏感性,发现问题的自主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性。那么你做什么都将是最优秀的。就是上了你最不认同的大学,你也有本事化解这个困难。不上大学,你也一样会有精彩绚烂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