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个案分析 |
赵老师:我的儿子即将升高二,如同您前面举的两个例子一样,学习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不规范,解题过程潦草,表达不严谨,过程不规范,用语不准确。二是不纠错。不会做的和错过的题目置之不理。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以前我曾一度叫他写过纠错本,为给他节约时间,是我帮他一一抄题,当时有点效果,后没再坚持。看了您的文章后,我想重新让他建立纠错本,是让他自己抄题,还是我帮他抄好?非常感谢!
截止目前为止,已有多位家长朋友提出类似的问题。我便做个集中答复。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结论当然是自己抄。
实际上,这位家长提的这个问题背后蕴涵的问题并不简单。
在我所有涉及关于改错的文章中,我认为我还是很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改错本上的工作都是自己完成的。而且而强调,重复错误的过程是对错误更好的理解。这都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可为什么还有许多读者还要抱这样或那样的侥幸呢?
我们会发现,现实当中,还有很多这样相似的逻辑。
许多妈妈经常如是说:
“家里的活你都别管,只要学你的习就行了。”
“大人的事情你别管,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别老顾着玩,没事的时候多做两道题多好啊。”
“这儿不对,那儿错了,你赶紧改过来吧。”
在许多母亲眼里,她的全部就是孩子,孩子的全部就是学习,学习的全部就是做题。有人可能不愿意承认,但仔细想想看,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这实在是太危险了。为什么会把这个明显属于孩子做的事情也要包办代替呢?还有多少类似的情况发生呢?替孩子把家务做了,倒还可以理解,但替孩子把错题登录出来,就有点过分了。倒还不如替孩子上学算了。
所以啊,浓浓的爱往往让人窒息。泰戈尔说过一句话:理智犹如一把通身锋利的剑,让握它的手流血。我改一下,缺乏理智的爱犹如一把通身锋利的剑,让爱与被爱的人流血。可这算得上是“爱”吗?
爱孩子不等于没有缝隙的教育和管理,爱孩子不等于打着爱心的名义包办代替。这样的爱只会使我们的孩子脑袋和身子都发育不起来的侏儒啊。
本文也许有看官觉得有点小题大作,其实不然。反观那么多的孩子为什么讨厌学习?为什么学得不聪明学得累?其实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我们家长教育失误的反映。所以,先把眼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来吧,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就没了!
后一篇:中学生各门功课学习特点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