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成本看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一文中我讨论了ETF和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成本问题,看起来好像嘉实300和国泰300基金是最合算的,有的人不理解:怎么ETF的买入0.2%+卖出0.2%=0.4%,还不如嘉实300的申购0.6%便宜吗?嗯,看起来是这样的。
的确,从每年的管理费来看,国泰300和嘉实300和ETF是同样的0.6%。从申购赎回成本看,好像是ETF更便宜(0.4%
<
0.6%),但是从长期看,未必——当然,前提是你的期末收益远远大于期初收益的时候。
Y?呵呵,举例来说。假如你买了1万ETF和1万嘉实300,需要付出的申购成本是:
嘉实300
1万 X 0.6% = 60元 (网上申购)
ETF
1万 X 0.2% = 20元 (场内买)
假设我们长期持有5年,都涨了三倍就是3万元。那么赎回吧!
嘉实300 赎回费为零,因为持有时间大于两年
ETF
3万 X 0.2 =60 元
这样,嘉实300的费用是申购时候的60元;ETF的前后费用总计则是20+60=80元。
(60+0 <
20+40)
因此,在都持有两年以上的情况下,你挣得越多,嘉实300费用越值。
不过,这样的差异,只有在金额在几百万以上才有意义吧?
现在进入正题:为什么买ETF而不是嘉实300?
最简单的还是来看图,两个ETF和嘉实300
的收益增长比较图:

看看那条蓝色的线吧!那是沪深300指数,再看看红色的嘉实300,它可没有和蓝色线吻合!事实上,它不但最终跑输了沪深300指数,还在2007年下半年大幅偏离了300指数!而同时,两个ETF则基本紧紧夹住了沪深300.这说明,ETF跟踪沪深300的偏差要远远小于嘉实300,嘉实300干得并不好,它被自己的标的甩尾了!
看过《用上证50ETF和深100ETF拟合沪深300指数》一文的朋友应该还记得,用50%的50ETF+50%的100ETF拟合,其曲线几乎和沪深300完全重合,甚至略有战胜;而用70%的上证50ETF
+
30%的深100ETF拟合,则基本可以看成是沪深300的重叠线。
OK,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用一个更有效率的指数组合来跟踪沪深300指数呢?
从2006年3月底开始,到2008年5月20日止,沪深300的增长率是250%,嘉实300的增长率是218%。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因此,有了32%的多余收益,相信你也不会在乎同时多付出的那一点点手续费吧?
嘉实300 = 1万 X 0.6 = 60元
ETF
= 1万 X 0.2 + 3.5 X 0.2 =20 + 70 =90
多了30元的费用,但是多了1万 X (250% - 218%)=1万 X
32%= 3200元的收益!
说到这里,有的人会为嘉实300辩护,因为在它偏离沪深300的这段时间里,恰恰是它规模大幅扩张的时候,短短时间,从不到100亿迅速膨胀到300亿!这样多的现金涌入的确会给跟踪指数带来干扰,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我并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要是用180ETF拟合,它仅仅10亿的规模还则罢了,上证5ETF0只跟踪一个市场,可也是150亿左右的规模呢!要知道上海的权重是70%,也就是说嘉实300的300亿,也应该只有200亿是上海的股票,相差并不悬殊。而且由于机构爱用50ETF来套利,经常大量地申购赎回,它的波动更大,跟踪难度也不小啊!即使是深100ETF,虽然是50多亿的规模,但是它跟踪的是30%权重的深圳市场,相差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因此,只能说嘉实300跟踪得还是有一点问题的。虽然,它已经比大成300还要强一些。
当然,事情不是绝对的。嘉实300并无一点可取之处,比如它的可以红利再投资,它的背后嘉实公司的实力,还是绝对值得持有的。这有一个个人爱好问题,两优相择,只能优中选优了。
此外,我对规模偏大的基金,一向持有警惕的态度。在市场不太成熟的中国,一个规模巨大的指数基金,一旦碰上巨量的赎回和申购,无疑会大大地加速持有股票的升跌,造成剧烈波动,这也是不稳定因素。
因此,从这个意义讲,300亿的嘉实300和200多亿的易基50值得小心,166亿的博时裕富也要小心,100亿的融通深证100尤其要小心(深圳市场容量小)。而50亿的深100ETF和13亿的上证华安180ETF,值得期待。145亿的上证50ETF呢?呵呵,只能说还好吧,但愿不要再无节制地增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业绩更出色、规模更小的上证180ETF呢?
我要说,180ETF确实很不错,但是我更喜欢用50ETF。
为什么?那就是另外一篇文章的事情了,请看《谁是真正的时间的玫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