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长云兄题跋之“漢廣益強,破胡烕羌,世樂未央”拓本

标签:
汉砖拓片题跋文化 |
分类: 砖瓦陶文 |
今晚以千余元竞得长云兄长题《西漢漢廣益強磚》大幅搨本,甚喜,此乃拙藏第一幅有长题之精拓。此拓整纸尺寸70*65厘米,長云兄亲自題跋,單字約8毫米見方。纸乃紅星玉版,墨为80年代陳松煙,纸白墨香砖珍跋美,今晚得以如愿收入寒舍,岂不快哉。
经长云兄同意,引用此砖考据于此:
此磚為西漢“漢廣益強”十二字磚拓本,海內罕有,出山西夏縣。
民国时,方若《校碑随笔》对“汉广益强”砖作了详细记载。这是已知出版物中首次记载“汉广益强”砖的信息。
【十二字砖】篆书。一曰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有阴文阳文。一曰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阳文。一曰汉广益强破胡灭羌长乐未央、阳文。散在各藏家。
光绪年间,河南洛阳城南四十里出海内皆臣十二字砖,书法直逼秦斯,遂疑为秦代物,迨后又出汉广益强十二字砖,众始释然而断为汉矣。但二砖篆法与他砖迥乎不同,可谓秦斯余韵于斯未坠。注一
注一:方若著,王壮弘增补:《增补校碑随笔》,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第160页。
1989年出版的施蛰存《北山集古录》,是一部金石学论著,收录了施蛰存数十年题跋文章。题跋文章中的一则,对“汉广益强”砖进行了叙述,首次讨论了此砖与胡、羌相关的史实,并作出了此砖为西汉宣帝间纪功治宫殿的猜测。
右汉方砖,隶书十二字,三行,行四字。文曰:“汉广益强,破胡灭羌,长乐未央。”方药雨《校碑随笔》著录,称清光绪间洛阳城南出土。同时尚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亦大方砖,均称之为“汉十二字砖”。按前汉宣帝神爵元年,赵充国击先零羌,降之。五凤四年,匈奴呼韩邪单于降。八年之间,汉威大振。此砖殆宣帝甘露、黄龙间纪功治宫殿所造乎?注二
注二:施蛰存:《北山集古录》,巴蜀书社,1989年第一版,第184页。
【十二字砖】篆书。一曰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有阴文阳文。一曰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阳文。一曰汉广益强破胡灭羌长乐未央、阳文。散在各藏家。
光绪年间,河南洛阳城南四十里出海内皆臣十二字砖,书法直逼秦斯,遂疑为秦代物,迨后又出汉广益强十二字砖,众始释然而断为汉矣。但二砖篆法与他砖迥乎不同,可谓秦斯余韵于斯未坠。注一
注一:方若著,王壮弘增补:《增补校碑随笔》,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第160页。
1989年出版的施蛰存《北山集古录》,是一部金石学论著,收录了施蛰存数十年题跋文章。题跋文章中的一则,对“汉广益强”砖进行了叙述,首次讨论了此砖与胡、羌相关的史实,并作出了此砖为西汉宣帝间纪功治宫殿的猜测。
右汉方砖,隶书十二字,三行,行四字。文曰:“汉广益强,破胡灭羌,长乐未央。”方药雨《校碑随笔》著录,称清光绪间洛阳城南出土。同时尚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亦大方砖,均称之为“汉十二字砖”。按前汉宣帝神爵元年,赵充国击先零羌,降之。五凤四年,匈奴呼韩邪单于降。八年之间,汉威大振。此砖殆宣帝甘露、黄龙间纪功治宫殿所造乎?注二
注二:施蛰存:《北山集古录》,巴蜀书社,1989年第一版,第184页。
此为“汉广益强”砖之別种末句作“世乐未央”,与《校碑随笔》、《北山集古录》均不同,整砖首见。此整砖天壤間不過數方家有藏,面世拓本不過數張,亦不會多拓,望识者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