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从坏蛋到状元》之四国演义
(2015-01-05 10:17:01)
标签:
股票 |
分类: 散文(史天掇星) |
四国演义
序幕:联合。链条式结构:J认识Z,Z认识F,F认识L,L认识W女士。五人组成联合体,准备到武校去写一本书。
评点:这几个人凑到一起,也是一种缘分。
第一场:逐W。F说:“W说我是个大骗子,我正巧走到房间门口听见。”Z说:“W说过我和L的坏话,除了没说过J的坏话。”F召集会议,不让W参加。Z提出不与W合作。由此形成一个大国、一个小国。
评点:1、说W没说过J的坏话,J相信。说W说别人的坏话,J没听到过,不知有无。2、W是与武校直接联系人,形成这样的局面,她挺伤心。
第二场:驱J。Z说要看稿子,把J的稿子要了过去。(传记文学,共八章,每章两万字左右。)Z通知J到他那里去,J以为是给稿子提意见。见面后,Z说他早上给武校通了电话,要自己单独写。J当时惊呆了,为维护团结,J要求继续合作。谈到深夜,Z仍坚持说:“咱俩文艺观不一致,各写各的,免生气。”后来,Z不经意间露出真心话,原来是想独自操作两本书(另一本是JZ合作已完成的《少》)。此前,F给J说过此事。.J问Z,Z说:“F的话十句只有三句是真的。他造了个假古钧瓷瓶,是埋到地下上面种上庄稼用尿浇造出来的。叫我给他编个来历,说给我报酬,我给他编了个杨令公头撞钧瓷瓶的故事。专家看了钧瓷瓶,说与宋代的尺寸不符。造假没造成,到现在也没给我报酬。别信他的话。”当时J最相信Z,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现在相信了。
评点:1、J是人不是物,怎能想取就取想扔就扔?J前期路费、误工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写稿付出那么多精力,一句话就赶走了,J能接受吗?2、既然利令智昏,就应早点儿提出分手。看了J的稿子再提出分手,是谁在搞阴谋?
第三场:拒L。L给Z通电话联系,要求通稿子,成立编委会,被Z拒绝。L遂请F担任编委会主任,L参与,让河北来的C执笔,写报告文学。
评点:LF此举,实属无奈。
第四场:末路。J希望Z回心转意,找Z面谈两次,电话联系一次,而Z痴心不改。J对与Z合作绝望,遂与L联系,希望合出一本书。但此时C书已完成,送武校审稿。J患眼疾,想撒手不干,但又感到无法向武校交代,便与武校方面联系。为避免体裁撞车,搞影视文学,征得同意后开始动笔。以前写的稿子只好忍痛舍弃,只将部分内容附在后面。
评点:J实在是穷途末路。
第五场:分立。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四国分立的局面,各自考虑自己的出书事宜。一时井水不犯河水,风平浪静。
评点:没有了合作,也就没有了矛盾。
第六场:风波。四本书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出来。JW的书先后诞生。也希望另两本书出来,对武校有个交代。但此时,本来坚决不合作的另两本书的人突然结成临时统一战线,攻击已经出书的JW二人。攻W时说,W没有采访,几个人(包括J)采访的素材都给了W。攻J时说,J没有采访,几个人(包括W)采访的素材都给了J。且出新着想让WJ互斗。
评点:1、今日密切合作,明日战火突起。今日刀兵相见,明日握手言欢。今日甲是心腹,乙是敌手:明日乙变朋友,甲成寇仇。只看需要,不讲感情,这样的“道德”怎能让人接受?2、既不允许参与合作,也不允许单独创作,难道J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没有从事文艺创作的自由?3、工人被厂长解聘了,厂长又找工人说:“你以后赚的钱归我,因为你曾是我的工人。”世界上有这样的事吗?4、JW又不是小孩子,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第七场:独吞。临时统一战线没什么战果,只好卷旗收兵。Z把JZ合作的书《少》以个人名义出了。J没有去追究,把精力耗费在这里,又写两本书了。
评点:文坛上有一些恬不知耻的人。对写作没兴趣,只对书上印上自己的名字感兴趣。
百草园
走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