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应加强哪些修养?
(2013-04-07 18:27:1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戏剧 |
在戏曲舞台上,我们看到一种现象:有些被多位艺人演过无数次的传统戏,到了某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那里,就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他所扮演的人物,给我们以更多的认识价值,让我们感觉到新的性格面貌和精神境界。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这些优秀艺术家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修养。一个戏曲演员,要想演好戏,就必须加强修养。
戏曲演员应加强哪些方面的修养呢?
思想品格的修养有几方面的内容。
情操修养。戏曲演员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国家、民族、人民的感情之中。要认识到,自己担负的戏曲事业是人民赋予自己的崇高使命。对这一崇高使命,要为之努力奋斗终生。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爱人民所爱,憎人民所憎。要和时代的脉搏一致。在塑造舞台形象时,直接地、鲜明地或间接地、曲折地反映时代精神。
情趣修养。人的情趣有高尚与庸俗之分。戏曲演员要重视培养自己高尚的情趣,使思想意识得到净化,专心致志地追求艺术创造,为观众提供真善美的精神食粮。戏曲演员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沾染上庸俗的习气,甚或沉缅于酒色财气,就会影响自己进入纯粹的艺术创作境界,塑造深刻动人的艺术形象也将成为难题。
戏曲演员还应加强文化修养。一个戏曲演员,如果文化修养浅薄,在创造角色时,就会缺乏对剧本内容和艺术风格的理解,缺乏对人物的把握,表演就会苍白无力、有形无神。同样饰演《无佞府》中的杨景,有文化修养的演员不但注重其外在形象的创造,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细赋情感的刻画;而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员,似乎形体表演很美,却使人感到只是一个空壳。戏曲演员的文化修养不仅指一般的文字修养,而且包括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修养。戏曲演员要把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就需要广泛的文化知识,诸如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一切与戏曲表演有关的知识。戏曲演员经过对文化知识的不断刻苦学习,就能将其化为戏曲表演的艺术养料,渗透到角色中,对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品位产生作用。
戏曲演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一个戏曲演员创作角色、刻画人物性格的“魂”,也是化技巧为人物服务的“根”。少“魂”的艺术没有艺术魅力。缺“根”的艺术不能感染观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修养》一书,不仅影响了整个欧洲戏剧演员,对中国的话剧演员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可见演员的艺术修养该是何等的重要。表演实践告诉我们,艺术美是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和升华。要做到升华有据,艺术有根,夸而有度,高于生活。不少艺术大师都说过:“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艺术修养。琴棋书画应该为一个戏曲演员的修养课。一些戏曲大师为了在艺术上增强修养,独辟蹊径。如梅兰芳养了一群鸽子练眼神,盖叫天每天都认真观察燃烧着的香烛曲线的不同形态,六龄童经常去公园看猴子的各种动作。“有境界自成高格”,这些大师艺术修养高,他们的表演才达到了高格调、高品质的境界。
戏曲演员练好基本功,才算是具备了登上舞台的基础能力。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戏曲演员要使自己的表演到位,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演员练好了基本功,塑造人物时需要什么,就可以表现到位,一招一式都给人美的享受。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要练好基本功、首先要理解其规范和要求。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伸手投足,“翻、闪、腾、挪”,离不开一个“圆”字。有了“圆”字,才会有“形神兼备”,才会有艺术上的合理分寸。拉山膀要圆,起云手要圆,耍枪花要圆,玩刀花要圆,串翻身要圆,骗腿也要圆。不论是表演今人、古人、好人、坏人、中国人、外国人,还是表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神仙妖怪,每个演员都要在唱、念、做、打中把“圆”字放在表演艺术的核心。
艺术修养与技巧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仅有技巧而无艺术修养,就只能演傻戏;仅有艺术修养而无技巧,就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角色。我们既不能把技巧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也不能只讲艺术修养,不进行技巧上的训练。演员在戏曲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轚一笑,都不能只是单纯的技巧卖弄,而应该融合艺术修养,这样才能显现角色的活力和魅力。欧阳予倩说:“即使你背对着观众,你的眼睛在凝视,观众也能从背后看见你的眼神。”这段话具体深刻地说明了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关系。修养与技巧不能完美结合的演员,在舞台上所创造的人物,洪美荣、王玉姐、董大妮就会并无二致,童夫人、兰母、董妻就会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