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 |
分类: 散文(旅途撷卉) |
今日,阔别多年的初中同学白妮专为访旧来寻我。谈及旧日同学近况,她说校花彩霞在平顶山市工作。说到彩霞,自然又谈及余老师。当年,我、白妮、彩霞是学生中的文艺骨干,余老师懂音乐,是我们的辅导老师。
一天晚上,余老师把我和白妮叫到她办公室,要我俩排演歌剧《小放牛》。剧本和乐谱登载在一本杂志上。余老师拿起乐谱就唱,这使我感到新奇和神秘,提出想跟老师学这一着。余老师给我讲了简谱中的符号,这些东西简单易懂。余老师说,难的是掌握音阶,这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跟着琴练,要练得让人随意按一个键,就能听出是哪个键发出的声音。以后,我便抽空到余老师屋里弹琴练声。在余老师指导下,我居然能开歌了。
余老师兼教音乐课。一次教了一首新歌,中间有一句是半拍起音,同学们搞不明白,总是抢先半拍。把整首歌连起来唱时,从这一句往下唱,我比别的同学总晚半拍。同学们翻我白眼,班长说:“贾凤翔故意捣乱。”余老师笑着说:“你们都唱错了,只有贾凤翔唱对了。”叫我帮大家纠正。练二部轮唱时,她叫我到教室外边听效果。一遍唱下来,余老师跑到教室外边:“翔,效果咋样?你进去指挥,让我听听效果。”这时,她的动作、神情都天真得像个孩子,没有一丝教师的威严。
为了配合中心工作,学校排了个小戏《为了钢铁》。剧中四个人物,由余老师、小王老师、我和彩霞上角色。余老师会唱歌不会唱戏;小王老师从未登过台,因别的老师年龄偏大,扮演剧中人物不合适,只好让他上;彩霞主要是人特靓,几个老师极力推荐来的;从社会聘来的乐器手没文化,不识谱。这样一来,唱腔设计的任务便责无旁贷地落到我肩上。余老师对小王老师和彩霞说:“翔是咱们老师。”余老师认真听我讲“二八”和“流水”板式的特点、“慢板”跟“金钩挂”的区别、“紧打慢唱”与“飞板”适合什么感情。那时我记谱缓慢,这项工作是余老师完成的。
余老师和小王老师饰演的角色是一对恋人。那时,他俩都没谈过恋爱。排戏时,小王老师显得很拘谨,总是进不了戏,也影响了我和彩霞进戏。余老师见此情景,就放开与小王老师交流感情。余老师这种为艺术不顾一切的精神很令我感动。
因文艺结缘,余老师和我们不是师生关系,而是姐姐和弟弟妹妹的关系。
余老师结婚后,原来见了她“周吴郑王”的男同事,趁学生不在时便跟她开起了玩笑,不过不避我们。一次,我跟白妮在她办公室里练琴,几个男老师问她想丈夫不想(余老师爱人在郑州工作),余老师说“不想”,几个男老师不依不饶地说她说假话。余老师说:“叫翔说。”我说:“余老师忙着教我们,没工夫去想。”余老师笑着说:“依翔说的为准,你们说的都不算。”师生间的关系真可谓亲密无间了。
后来,我当了教师。因学校缺音乐老师,我便兼教音乐课。凭着余老师教给我的音乐基础知识,凭着她对我培养的自学精神,我自学了大学音乐教材,知道了双手齐奏与和声,知道了变调与配器。我在襄县文教局创作组工作时,地区文化局让我县组团代表许昌地区参加省文艺会演。我写了个歌剧。写好剧本后,却找不到谱曲的人,因县里两个剧团的音乐设计都是搞戏曲音乐的。也是逼上梁山吧,我只得又谱了曲子。节目参加了省会演。
我在音乐方面不是专家,但也不是外行。这不能不感谢我心目中的光环——余莹环老师。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很深远,很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