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撞人赔公款,公车私用惹祸端
(2010-11-16 16:58:41)
标签:
尹相杰官家公车布赞卡梁山好汉杂谈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听朋友说,唱《纤夫的爱》的局长尹相杰不唱歌了,到某地当了局长。前两天,驾公车陪领导到景区游玩途中,由于操作失误将路边的三个行人撞死,单位拿出巨资替他埋单,遭到群众热议。
忽然不唱歌当局长,这事不太像。可能是同名了。为了叙述方便,就用这个名字吧。不过声明一下,不是唱歌的尹相杰,免得引起名誉权纠纷。
网友争论的焦点是这钱该不该由公款来付,而我却思考的是这个事件中暴露的另一个问题:公车私用。
公车私用现象非常普遍。一名局长的小车司机说,他要送两位领导:一位是局长,一位是局长上小学的女儿;下班时不管局长是否坐车,他都要准时去接局长女儿放学。局长去钓鱼唱卡拉OK,也用专车接送。这位司机也不否认,自己平时外出办个事,也是开着专车去。他说得直白:“汽油费能报销。”有一个全国政协委员曾公布过一份公车私用的情况调查,称一些地区的公车,公务用途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社会广泛采信此说。
公车私用危害大。它滋生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在某些人心目中,车就是身份的象征。没有车就出不了门,没有车就办不成事。它造成巨大浪费,一些单位不该买车也买,不该换车也换,配车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门面。它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古有学者,衣锦还乡”变成“今有官帽,轿车还乡”。公车私用变成流动的为腐败正名的广告。尹相杰如果开私车带朋友游玩,可能不会引出公款赔偿这一幕。
为什么“公车私用”者心安理得呢?他们混淆了“公家”和“官家”。梁山好汉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小人物在受欺凌时,嚷着上梁山,实际上心底里向往着“吃官家的,喝官家的”。“官家”与江湖对立,民众对于“吃官家”饱含着一种复仇的快感。但如今是“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的“公家”时代。所有的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所有的纳税人都是公共财物的监护人。现代化的中国,精英化的公务员队伍怎么能允许“吃官家”思维存在?开公车去游玩的尹先生以及他陪的领导恐怕也是这种思维。
如何杜绝公车私用呢?一些专家学者介绍了国外的一些经验。美国已有数个州政府在公车上安装了GPS系统。印第安那州卫生局公务员利用公车去拳击训练场和超市间购物被GPS记录,6人因此被解除职务并辞退。瑞典设计了一套“监控系统”,在每辆公车上安装带公用和私用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每隔一段时间监控人员就会将收到的资料进行核实,据此对开车者收费或罚款。很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措施。美国威斯康星州公务员西蒙让太太搭乘公车去上班,结果被扣除6个月油耗津贴,停止6个月高级咨询师资格,并记录在信用档案里。意大利人布赞卡在担任锡耶纳省省长时,曾用自己的公务专车接送旅游的妻子,自己出油费,但意大利消费者协会联合会还是将他告上法庭,指控其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布赞卡被意最高法院裁定为“侵吞公款罪”,判刑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