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的”、“地”、“得”
(2010-07-17 17:09: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这个问题不属文学范畴,本不该写博文来谈。但我拜读了许多朋友的博客之后,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朋友存在这个问题,其中“名博”不乏其例。这不是用别字的问题,用别字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解决。这是语法素质缺乏的问题,因为正确使用“的”、“地”、“得”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语法基础。而语法素质缺乏者则必然写出病句,继之而来的是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喝一碗粥嚼到几十粒石子,是何感觉呢?有石子不要紧,拣出来就是了。但认不出来怎么拣呢?所以正确使用“的”、“地”、“得”的意义并不只是这三个字的问题,这就有必要说一说了。下面讲的是多数语法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本文只做了整理工作。
正确使用“的”、“地”、“得”的前提是会分析句子,会分析句子的前提是了解词性与短语。
壹、词性
词分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6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6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如“教师、博客”。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北京、杜甫”。
2、表示抽象事物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思想、质量、友谊”。
3、表示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中间”。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1、一般动词,如“去、说、走、跑、读、写”。
2、心理动词,如“思念、重视、尊敬、鄙视”,此种动词前面往往可加“很、十分”。
3、能愿动词,如“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常用在一般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趋向动词,如“上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常用在一般动词后面,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判断动词:如“是”。“有”也是动词,因其具备动词语法功能。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的词,如“多、少、胖、瘦、胆小、美丽、红色”等。
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两、百、千、万、半”。
1、基数:
一、十、百、千、万、亿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六、代词:代替实词和短语的词。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您、它、我们、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儿、哪里、多么、怎样、什么”。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儿、那里、这会儿、这么、这样、
这些、每、各、某、另、别”。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如“很、极、十分、就、都、马上、曾经、居然、重新、不断”。
八、介词:同其他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段落的词。如“和、及、或者、或、又、既”以及“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1、结构助词,有“的、地、得、所、似的”;2、动态助词,有“着、了、过”;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常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如“汪汪、轰隆、呼啦啦”。
贰、短语
短语是指由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区分短语的类型要注意掌握三点:1、词性。2、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3、词的位置。
一、主谓短语:名(代)+动(形) 两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谓语能回答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如:大家帮助 (名+动) 心情激动
二、动宾短语:动+名(代)
两者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宾语能回答动词“谁”或“什么”。如:看他(动+代) 读书(动+名)
三、并列短语:由两个以上相同词性的实词并列构成,用连词或不用。如: 美丽(和)大方
形+形
四、偏正短语:(1)定语+名
(2)状语+动
五、补充短语:
动+补充成分
六、介宾短语:介+名(代) 在家里(介+方位名词)
七、的字短语:这是一种省略中心词的短语,性质功能相当于名词短语,即在句中作名词用。短语以“的”结尾。如: 开车的(司机)
八、所字短语:所+名(动)
在句中常作名词用。如: 所思
叄、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6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谁”或“什么”。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语用来说明、陈述主语,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宾语是表示谓语动词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定语是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用“的”连接。
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状语与中心词之间用“地”连接。
补语是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补语与中心词之间用“得”连接。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修饰谓语)——谓语——补语(补充说明谓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有朋友可能会问:从上边讲的来看,学了短语就可以掌握了,为什么还要学会分析句子呢?因为,词和短语的功能要在具体句子里才能判断准确。我们来看下面的句子:(他的字临得好不好?)他的字临得好。(他的字临的好还是描的好?)他的字临的好。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字”。前句谓语是“临”,补语是“好”。后句“临的好”主谓短语做谓语,“临的”的字短语做小主语,“好”做小谓语。再如:1、我国工农业飞速地发展。2、我国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前句中的“发展”是动词谓语,“飞速”是状语,当然用“地”。后句中的“发展”是名词主语,“我国工农业”是定语,所以用“的”。
以上讲的只是一些理论。要真正掌握,则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反复训练。这是高中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您是学什么专业的,都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