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意大利庞培维苏威火山 |
分类: 丈脚量天 |
历史上的庞培(Pompei),是配得起“寂灭”这个词的。公元79年8月24日午后1点,维苏威火山(Vesuvio)突然大爆发,喷出的大量灼热的火山灰霎那间就使庞培变成了一座死城,整个城市被深深地埋在十四米厚的灰烬下面。一夜之间,曾经是古罗马最繁荣的商业与休闲城市之一,庞培带着它的人民、历史、辉煌和奢华,深埋尘土,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整整沉睡了1700年。
当时的罗马舰队司令官、卓越的学者、《博物志》三十七卷的作者大普林尼(公元23-79年)为拯救灾民,冒险架小船靠近庞培,结果死于毒烟。他的侄子,当时只有16岁的少年小普林尼(公元63-110年)在离庞培20公里外的舰队停泊地,幸运逃过灾难。他把当时目击的情况描述于一封通信中,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纪录。
很小的时候,通过书本,就已经知道了这段历史。图片上用石膏倒膜出来的受难居民的临死姿态,一直历历在目,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震撼。事实上,灾难不是瞬间即至,从喷发到最后埋葬整个城市,延续了18个小时之久。漫天蔽日的火山灰遮住了整个天空,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漆黑之中。不久又发生了猛烈的地震,地震摇撼着房屋,海里掀起了巨浪,浓烈的硫磺气体充满了全城。在黑暗之中,灼热的灰尘不断地倾泻下来,要是停止不动的话,很快就会被埋起来。25000人口,只有四分之一侥幸逃脱。
妈妈在尽最后的努力保护肚子里的孩子。
在前往庞培的路上,看到维苏威火山时,这段文字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维苏威火山在那不勒斯东南偏东约12公里,海拔1277米,是欧洲为数甚少的活火山之一。透过旅游大巴的玻璃,远眺沉静美丽的维苏威火山,还有山脚下连绵富饶的田地,怎么也不会联想到,她只是在沉睡而已,仅仅只是在1944年,不经意的在睡梦中翻了个身,还小规模的喷发了一次。而事实上,火山专家警告,整个那不勒斯地区,都有可能重蹈当年庞培的覆辙。
火山灰富含各种矿物质,所以火山周围总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劫难之后才换来生命的更加蓬勃,自然界的安排真是很奇妙。
罗马帝国将人的世俗快乐放大到了极致,所有建筑形制都为实际的使用功能推敲,不同类型的建筑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庞培也不例外。当时庞培有两个大会场,有能容纳两万人的圆形大竞技场,有能容纳数千人的大剧场,还有三座公共浴池,设置了自来水,每个家庭中都有自来水和浴室。庞培人纵情享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乐观坦荡的生活态度。“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庞培城出土的一只银制饮杯上刻着这样的话,结果不幸言中。也许今天的那不勒斯人从来没把随时会再次爆发的维苏威火山放在心上,怡然自得地享受着那不勒斯湾的醉人美景和轻柔海风,心态大概源起于此。
石板路上有一个特殊的标志,看出来了吗?器官的前方指向妓院的方向。
某个住宅内的壁画,庞培人的幽默可见一斑。
这是当年的大会场之一。远处就是维苏威火山。最终竟然毁于曾经奉若神明顶礼膜拜的大靠山,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谁又能说得明白。
圆形剧场,幕天席地,仿佛仍缭绕着当年的咏叹调。
太阳神庙。举头三尺,谁是谁的保护神。
(摄影:老葛)
自从庞培在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古城一直得到精心的维护,并发展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一切文物古迹尽量原样保存,路线规划得井井有条。只是,徒步在当年车水马龙、如今游人如织的石板路上,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种曾经历劫的冲击与沉重了。仿佛,那场亘古的灾难,从导游口中再说出来,也只是一段类似产品说明般的介绍。也许,罗马人也好,庞培人也好;意大利人也好,那不勒斯人也好,缅怀伤痛根本是遥远的事情。而我们,远离时空的旁观者,又何必故作多情空自感伤一番呢?
(摄影:老葛)
所以,在我回头作别这个伤痛过、但并不伤感的古城时,让我记住她的繁华与美景。有些述说,无须语言。
尽情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
(待续)
(特别声明:本文配发所有照片,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乘月待晓先生作品,如需转载请预先征得许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乘月待晓的唏嘘世界,欢迎前往“我的主页”和“我的所有文章”,包括:流金岁月,江湖路窄,飞庐小筑,丈脚量天,忽悠网事,不如不爱,日光之下,欲辩忘言等八个文章专辑。
意法行的连载还未结束,新的旅程又即将开始。同在一个城市,却彼此隔绝,空气之中,却弥漫着熟悉的气息。这么近、那么远的距离,是心还是天?更多同类文章,请参考“丈脚量天”专辑。
西天的尽处(六)——梵蒂冈:在世界最小的国家,最大的教堂,想你(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