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网络开启大众观星之门
(2010-09-06 08:42:07)
标签:
天之文上海天文台日全食汤海明it |
分类: 星空的感觉 |
原文 上海科技报 http://shkjb.shkp.org.cn/?q=node/view/13279
尝试天象网上直播
2006年11月9日清晨,当上海迎来第一缕阳光时,一个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天文奇观正在上演:太阳炽热的表面,有一粒黄豆般大小的圆形黑影在缓缓移动。这不是太阳黑子,也不是外星人的飞船,而是水星凌日的精彩画面。此时,太阳、水星、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水星挡住了阳光,在太阳表面留下了一个阴影。
除非借助专业的天文观测设备,这是一个用肉眼难以直接观测的天文现象。但就在当天,大约有1000多人通过网络看到了水星凌日的直播。这是天之文第一次主动向网上的天文迷们提供直播信号。“当时全国独此一家。”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主管汤海明说。
天之文的前身是上海天文台在2000年成立的上海网上天文台。通过网络这一在当时中国快速铺开的新媒体,向社会传播天文科学理念,激发公众天文兴趣,是网上天文台开办的初衷。凭借上海天文台优质的专家资源,天之文成为一大批上海乃至全国的天文爱好者的网上家园。
长江日全食大直播
如果说之前的直播还都是在积累经验,那么发生在去年7月的长江日全食着实让天之文扬眉吐气了一把,也标志着天之文的天象科普直播进入了成熟期。
“日全食是一个与每个百姓生活都相关的天文现象,也是最好的一次天文科普良机。”汤海明说,“上海天文台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精心策划。”最终,一场由数十家单位参与、从西藏到上海的多路联合直播得以实施,而来自上海天文台天之文科普网的技术为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次日全食大直播设置了西藏、重庆、武汉、上海等10个直播点,所有的来自这些点的信号先集中到北京,然后提供给其它媒体使用,搜狐科技、腾讯网、新浪科技、网易,均采用了该直播信号。上海东方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则直接使用了直播的画面。直播的影响力还波及国外,美国CNN、日本朝日放送等纷纷进行了转播。
日全食大直播后的统计数据惊人:直播相关网站点击量超过2.3亿,手机访问量超过7000万,另有超过7.5万人通过手机WAP网站观看图文直播。腾讯、新浪等的专题网站均创下新的访问纪录,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时期网络视频直播创下的历史纪录。
公众加入科研中
汤海明表示,今后,天之文作为一个科普平台要吸引公众直接参与到一些天文学研究项目之中,这在国外被称为“citizen science”(公民科学)。
公民科学是指在某一项专业科研项目中,由公众参与其中部分内容。在天文科学研究中,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在一项名为“银河动物园”的计划中,全球网民可在网上观看成千上万张由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星云照片,通过肉眼判断星云旋转形状——这对于计算机来说是个大难题。一位荷兰天文爱好者在家里判别照片时,发现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星云形状,最后被科学家证实是一个新型星云。
公民科学将神秘的科研变成了一种普通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科普手段。“科普的关键在于到达公众,这也是天之文一直努力发展的方向。”汤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