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走世博,感受世博

(2010-09-02 16:50:14)
标签:

世博会

展馆

志愿者

世博园

教育

分类: 心灵日记

关于世博会,正面负面的消息其实都不少,无论是抱怨还是鼓噪,很多人往往是比较片面的追究某一方面的东西。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参观者,我们实质上真正能接触到那些东西呢?

  • 世博的志愿者让我们感动。

当我们面对着被指责为“脑残一代的90后”时,我们往往忽略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而遍布世博园的90后志愿者,让我对这一群体刮目相看。与那些在网上被70、80后骂的狗血喷头的90后相比,这些志愿者所体现出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为他人服务的耐心毫不输给之前的任何一代人。我曾经在晚上11点多在世博园中看到一个还在为游客指引出口的志愿者。没有烦躁,没有厌倦,拥有的只是年轻人应该拥有的优良品质。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的需求更高,但当困难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如一些人所预料到的那样垮掉。经历风雨,成长起来的树苗一定会更加茁壮。如果说,一次汶川地震让世人重新认识了80后,那么我很希望这批世博园中的“小白菜”是让大家重新审视90后的典范。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媒体宣传对于这批小朋友还是太少了。我们游客的镜头对于这批小白菜的关注也太少了。正是他们为我们的世博会添加了一笔亮色,让我们的游客可以随时获得帮助。

  • 世博会让我了解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

我关注世博会,关注的重点还是在于展览本身。有些人将世博会的关注点拜访在花多少钱,有多少人来之类话题之上我觉得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许多国家,将很多重要的展品展示在世博会之中。法国的名画、丹麦的小美人鱼还有城市发展馆中的一件件文物,实话实说,如果没有世博会这样的平台,要想在有生之年真的将这些物件看个遍恐怕也不是任何一个普通市民都可以随随便便办到的。世博会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了解世界的机会。各种文化在各种形式的展馆外形上就可见一斑。风车结构的荷兰馆,有着N边几何形状的德国馆,巨大的USA标识着的美国馆……一切都是国家文化的体现。一次能看到这么多的文化和那么多国家的展品展示,对于没有机会环游世界的普通人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人说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世博会已经让我们的行路里程缩短了不少。

  • 高技术与传统展示理念的冲击。

做博物馆管理的我自然很关注展示手段的发展。而此次世博会更是让我眼界大开。如果,看看世博会中那些制作精美的展馆,你会发现,投影设备、图像融合技术、3D4D、球幕、环幕之类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个别甚至觉得这些东西已经略显落伍。超大信息量,多空间展示已经成为最吸引我的东西。而最让我感叹的是一些很细巧的设计。将一些投影融合在场景之中,也许那时一扇窗,你可以观察到窗子里房间中正在发生的故事。也许那是一扇门,打开之后另一国度的街景便展现在你的面前。没有固态的边框,没有死板的墙壁,每一个部分都是为了向参观者传递展览设计者的理念,让每位游客都能了解展馆本身的内涵,另一个让我感动的是现在很多展馆都已经能够不需要讲解员和翻译。最直接的案例便是美国馆的第三个场景。一个小女孩,为了在楼下的空地中建设一个花园,组织身边的人付出共同的努力。随经历诸多磨难,但最终美梦成真……一个美国式的童话,一个世间人情冷暖的体现。整个片子,没有一句台词,却充满了悬念和美妙的故事情节,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和美国人乐观、向上、协助、进取的生活理念传递给每一个观众。足矣。

  • 对于跨越时空面对未来的思考。

未来是怎样的?许多展馆都在向我们传递出对外来的美好憧憬。新能源,和谐环境,无界限的沟通……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便利也更有品质。在展馆之中,我们可以切实的了解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所作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变得皆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距离我们也不过是弹指瞬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