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解开太阳活动极小期变长之谜

标签:
太阳活动等离子周期两极教育 |
分类: 星空的感觉 |
译文转载自:中国天文科普网 译者:YuNanhua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Mausumi Dikpati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Roger Ulrich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原因,可以解释过去十年里太阳活动极小期的异常变长。
我们的太阳一直在变化中,太阳黑子数和太阳耀斑数在11年的循环周期里不断变化。太阳活动水平的变化能够对地球产生广泛的影响,诸如通讯卫星失灵和电网瘫痪。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26733_20100818140832_kscvk.jpg
太阳内的输送带等离子流。影像提供:NASA
2008年结束的上一个太阳周期(周期23)和以前的太阳活动周期非常不同,和以前相比,太阳活动极小期间,活动程度更加不活跃,持续时间更加长。Ulrich和同事在7月30日的《地球物理学研究通报》上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太阳活动极小的延长可能由太阳等离子流的变化引起。太阳的表面一直在变化中,灼热的等离子层沿着表面向着两极移动,然后折返向着赤道移动,科学家称之为“输送带”。Ulrich发现,和以前的太阳周期相比,携带等离子的流更加靠近两极流动。等离子流的规模的扩大,以及物质较慢地向着赤道的返回能够引起太阳活动极小的更长的周期。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Dikpati和她的同事建立了一个模型,输送带如何影响太阳周期的长度。在建立太阳内部的磁场模型时,作者已经发现,向着两极延伸的等离子流能够引起太阳周期的变长。Dikpati说:“用我们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解释【上一个太阳周期】的变长的关键在于,对异常地变长的输送带的观测。”该团队在2004年就利用他们的模型预报,上一个太阳周期会变长。
太阳活动的变化影响地球上的导航和通讯技术,我们能够预报太阳周期就很重要。根据Ulrich的陈述,“这个研究强调了监测和改进对太阳环流观测的重要性”,另外,“为了改进太阳周期的预报,我们需要加倍努力,了解太阳等离子活动的大尺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