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钱德拉望远镜揭示宇宙爆发的起源
标签:
教育 |
原文标题:NASA's Chandra Reveals Origin of Key Cosmic Explosions
原文来自:NASA
编译:Melipal
NAS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新发现为了解一类超新星带来了重大进展。对于暗物质(天文学家认为它支配着宇宙)的研究来说,这类超新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结果表明,两颗致密的恒星残骸可能会导致许多这样的超新星,而它们曾经被用于宇宙膨胀速率的测量。
这类名为Ia型的超新星爆发由于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被观测到,并且亮度遵循可靠的模式,它们被当成测量宇宙膨胀的里程计。然而直到现在,科学家并不确定导致爆发的真实原因。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8862_20100224010242_h7sz4.jpg
仙女座大星云暨M31的合成图。大图请点击(图片提供:X射线:NASA/CXC/MPA/ M.Gilfanov & A.Bogdan;红外:NASA/JPL-Caltech/ SSC;光学:DSS)
在2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来自德国马普天体物理所的论文第一作者马拉特·吉尔法诺夫(Marat Gilfanov)说:“它们是了解宇宙所需的关键天体。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的发生机制,这是很大的尴尬。现在我们开始了解,是什么熔合了这样的爆发。”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当白矮星(年老恒星坍缩而成的残骸)超过质量极限,变得不稳定并爆发的时候,会产生Ia型超新星。科学家找出了让白矮星质量超越边缘的两种主要可能性:两颗白矮星的并合,或者是吸积。后者是白矮星在超过质量上限之前从类太阳伴星抽取物质的过程。
论文的合作者、同样来自马普所的阿可斯·波格丹(Akos Bogdan)说:“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我们所研究的星系中的超新星几乎都是来自两颗白矮星并合的。这可能并不是许多天文学家所预期的。”
这两种图景之间的差异可能会与超新星被当成“标准烛光”(也就是亮度已知的天体)来测量遥远宇宙距离的方式有关。由于白矮星的质量处在有个亿 范围之内,两个星体的并合会导致亮度有些许变化的爆发。
由于这两个图景会产生不同数量的X射线辐射,吉尔法诺夫与波格丹使用钱德拉望远镜观测了5个邻近的椭圆星系外,加仙女座大星云的中央区域。由物质吸积导致的Ia型超新星会在爆发前产生大量的X射线辐射。相反,来自双白矮星并合的超新星产生的X射线辐射要比吸积少很多。
科学家发现,观测到的X射线辐射要比吸积模型预言的少上30到50倍,这有效地将该模型排除了。这意味着,白矮星并合是这些星系中的主导过程。
剩下的开放问题是,在旋涡星系中,这些并合的白矮星是否就是Ia型超新星的主要催化剂。为了了解旋涡星系中超新星是由并合产生,还是两种途径兼而有之,未来还要进行研究。这一结果带来的另一条让人感兴趣的推论是,白矮星双星相对难以探测,哪怕是使用最好的望远镜。
吉尔法诺夫说:“对于许多天体物理学家来说,并合图景似乎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双白矮星系统看起来太少了。现在,这条产生超新星的途径必须要得到更加仔细的研究。”
除了钱德拉望远镜观测到的X射线辐射之外,这项结果所需的其他关键数据来自NASA的斯必泽太空望远镜以及地面的2微米红外全天巡天。星系的红外亮度让小组成员可以估计出超新星发生的预期速率。
设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Huntsville)的NASA的马歇尔(Marshall)太空飞行中心为华盛顿的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管理着钱德拉计划。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Cambridge)的史密松天体物理天文台控制着钱德拉的科研和飞行。
包括图片和其他多媒体资料在内的更多信息可以在http://chandra.harvard.edu以及http://chandra.nasa.gov找到。
本译文转载自《中国天文科普网》 www.astron.ac.c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