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月亮中秋节——从“中秋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起

(2006-10-05 16:12:57)
分类: 星空的感觉
    昨天,某记者朋友一清早电话在我,说想就网上所流传的所谓“九年来最大月亮的中秋节”来进行采访。粗听上去便知道,这肯定又是某些好事者在搬弄文字游戏了。
    仔细查了以下资料,这个9年来最大月亮的中秋倒是“确有其事”。这个月月亮过近地点的时间到真是6日晚上的22点。这样以来便给了个别人搬弄词汇的好机会。更有甚者甚至说今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说“要观赏最圆的月亮需要到某某国家去”。看到这些东西真让人弄不懂,难道中秋节就仅仅是为了看一个月亮?当然不是。
    反观我们近几年中秋节的一些媒体报道,让我们逐一思考。先来分析一下所谓最大最小月亮的说法。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扁率仅0.002,近地距离约36万3千3百千米,原地距离约40万5千5百千米。按照大家所通知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月球在不同距离的情况下其视圆面的大小确实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只是,这种远近的变化与其距离地球近40万千米的距离相比太小了,视面大小的变化也非常微小。要让老百姓使用小望远镜甚至肉眼去观察这种变化实在是勉为其难。而另外一方面这种“大小”变化真的会对老百姓的观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吗?恐怕如果读者要是根据这种说法去观察月亮难说不会有被愚弄的感觉。
    再说说最圆的月亮。人所众知月有阴晴圆缺,月球每27.3216天就会围绕地球公转一圈。而其月相也正是由于其公转引起的相对观测点及日光的位置而引起的变化。每个月大家都能看到月亮的这种变化。在这变化过程中,终归有一个点是月球正面(朝向地球一面)受到太阳直射的,此时我们称为望月。严谨的说,此时的月球从地面上看上去是最接近于圆形的。但由于大多数人都是使用肉眼去欣赏月球的,望月出现前后数小时里面,我们是很难分辨出其差异的。而在这个情况下,一味的强调甚么最圆还有甚么意义呢?强调何时是最佳观测时间有甚么作用呢?
    中秋赏月本是人文气息很浓的一件事情。秋高气爽之夜,人们可以与佳人相约,吃吃月饼,欣赏月光。而此时,如果冠以一大堆数据岂非大煞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