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从漂亮国、荷兰、日本、法国引进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每一个项目投资都超过1亿元人民币,大庆化肥厂更是高达26.7亿元。
特别注意,这可是四十多年前,不是改开之后。
当时亿元级当属名副其实的“天价”,这也反映出中国解决尿素问题、解决化肥问题的强大决心。
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通过艰苦摸索,进而展开规模化生产,一旦“开跑”,能量惊人,仅仅是云南水富市这一套设备,约一年的时间里就生产出40.2万吨尿素。
当这些尿素生产设备陆续建成投产,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公开数据显示,这些设备的投产,“推动谷物单产在1985年突破500斤/亩”。
以上文章说明,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不是靠包产到户。这是前三十年开放的成果。
新中国建国之初就建立了以重工业军事工业发展为主导,以城市建设为主要方向,以重工业军事工业带动全国工业发展,最终反哺农业的国家战略。也就是要从五千年农业国转向工业化大国。
当年针对农村困苦现状。伟人说过,我们要实现大仁政。
今天我们看到,军事工业的发展稳定的国防让我们可以安心经济建设。重工业的发展已经卓有成效的反哺农业。
更重要的是前30年中国一直没有像某些人说的那样,闭关自守。恰好相反,前30年的中国一直是改革开放,锐意进取的。对苏联全方位的开放,对东欧也是积极开放,前30年中不断的谋求与西方改善关系,包括和美国的华沙谈判和英国法国相继建交,最终和日本也进行了成功的经济交往,政治交往。
同时国内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两弹一星这些我们看得见的,还有袁隆平等无数的农业科学家,他们的努力都是保证今天我们能吃饱饭的根本原因。
这些事实驳斥了很多错误的观点,证实了:
第一,新中国前30年就一直是改革开放,锐意进取。而不是闭关自守。
第二,包产到户不是农民吃饱饭,更不是中国10多亿人口,今天能吃饱饭的根本原因。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外开放引进的成果提现。
第三,军事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今天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基础。
前一篇:医药医疗板块成为新风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