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位跳高运动员分享金牌是伟大还是对奥运精神的愚弄?

(2021-08-07 14:01:40)
标签:

体育

文化

看到一则新闻,东京奥运会男子跳高决赛决出了两位奥运冠军,来自卡塔尔的巴尔希姆和意大利的坦贝里同时越过2米37的高度,且同时在尝试2米39的高度时失败。

就在裁判询问下一跳要如何进行时,筋疲力尽的巴尔希姆主动询问是否能同时诞生两块金牌。裁判刚一回答“可行”后,巴尔希姆与坦贝里同时蹦起,庆祝共同的胜利。

很多人都在分享这一时刻,大家都认为这是件美事,分享荣耀,成就彼此。但也有一些人,大事夸张写法,说的是一方要放弃,很悲情,另一方看不过去了,就主动询问裁判,平分金牌。于是那一个获得意外之喜的意大利运动员激动地在地上打滚。
原文部分内容如下:

http://a1.qpic.cn/psc?/ed46004b-8693-4754-b280-9729e75ca76c/6tCTPh7N*X6CBkvkDvKlZeb6Ca66iaDISAexDYF9mnJhMjHvpW1yhpwXHP.nHM.aTTO0HgI1oUK9krp8MHaDpmENIwnCyXGsn4YZTLgSnIg!/b&ek=1&kp=1&pt=0&bo=FQMgAxUDIAMRECc!&tl=3&su=062258239&tm=1628316000&sce=0-12-12&rf=2-9


这是非常显著的高知的写作手法。弘扬老外的伟大友情和贡献精神。以后可能又会有人提议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写进教科书了。

实际上,这个作者要么不懂奥运规则,要么不懂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规则是,这种情况下自然平分金牌,根本不存在有意分享,也不存在退出说法,因为两个人都上不去了,按照规则就是自然分享金牌。
但如果是有意分享,明明可以更高却放弃比赛,看似伟大,其实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玷污。
奥林匹克精神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快更高更强!
而没有和谐中庸分享。

和谐谦让分享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这个文章体现的就是这个美德,他想说,外国人很有分享荣誉和中庸之道的美德。他是在利用外国人并不欣赏的道德观,教育中国人。但是西方人根本不认为中庸之道是美德。这是用来教育中国人的,也就是一篇高知的文章而已。

无论是这篇文章还是这件事,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亵渎。

这是竞技场,不是帮你做秀的地方。
即使最后不得不分享,这也是奥林匹克的规则使然,不是某个运动员的施舍。
还什么大爱无疆,高知的手法真是可笑!


实际上,这个事情很简单,他是一个合谋,是一个小小的串通,是对奥运精神的愚弄。


当时大家都知道奥运规则,按当事人自己的说法,巴尔希姆与坦贝里私下也是好友,昨晚采访时巴尔希姆还说到:“他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这才是事实真相。一个眼神就是串通,一个很简单的合谋。


运动会上有很多项目,但要并列冠军,就不多了,只有少数的几个可以并列冠军的项目,参与者都是很清楚奥运的规则的。如果在不需要竞争和拼搏就能拿到冠军还能分享友谊的情况下,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心有灵犀,愿意随时做出这样的选择的。

但他就是一个合谋,是一个串通。眼神,心灵,都是串通者。


而且它也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


如果按照分享的精神,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中庸之道,大家别争了,和平共处,一起分享吧?反正金牌是组织者的,我们多拿一块少一份付出,不用拼命,多好!

于是一个眼神,金牌分享了,奥林匹克精神没有了。

跳高运动员们,说好的要追求更高的呢?就算是没劲了,也应该博一把吧?!

这才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和谐很重要,但它只存在于竞技场外。


题外话:以后这类分享金牌的实际会越来越多,投机取巧的事情会从此蔓延开来,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亵渎,也是对竞技体育的无视。

奥林匹克迟早会修改这一规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