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回暖的两重隐忧
(2009-12-17 09:41:46)
标签:
财经 |
分类: 杂论 |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境内的并购交易迎来快速反弹,同时预计明年还将有超过两成的增长。
看到相关统计数据,我心里却有两重隐忧。其一是企业正常并购活动的阻力,其二是并购活动的主体。
先说第一点。几年来沸沸扬扬的几起并购案,包括,“凯雷收购徐工”、“SEB并购苏泊尔”等,都曾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不乏强烈反对的声音。这些声 音,一些是涉身其中的人发出的。比如苏泊尔事件中,六家炊具企业曾联合发表反对苏泊尔并购案紧急声明,认为法国SEB集团绝对控股苏泊尔,会垄断中国相关 产品市场,破坏目前行业相对良性的竞争环境,会对社会、行业以及广大消费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他们的反对声音不难理解,因为苏泊尔是其对手,对手规模的 增大和处境的改善,会威胁到他们本身利益。他们的反对呼声如此强烈,是因为他们害怕对手的强大,自己缺乏竞争力,因此欲借助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来反对购 并,增加对手的压力。
而一般民众的疑虑,是由于知识上的误区,加上民族主义、集体主义情结作祟,譬如,他们认为购买国货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认为反对外资企业的购并保护 了民族企业。须知,一个拳击手,只有他打败了所有对手的时候,才显出他的强大。同理,一个只有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企业,才是真正强大的企业。何况,拳击手 的胜利,是他自己的荣耀;而市场竞争,胜者赚得利润,广大消费者也因此得益。
因此,抵制企业间的购并,既保护不了被购并企业,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本地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资金问题、技术问 题,另一家企业可能会遇到本土化的经验问题,双方优势能够形成互补,在购并的交易费用低于由于购并而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他们就有合并的动力。依照新制度经 济学从合约本质看企业的角度,同样可以把企业之间的兼并看作是一纸关于市场交换的合约。交换的形式有现金、股票、资产(指厂房、机器设备、人力资源、企业 声誉等等)之间的交换。他们为什么会交换,就如我为什么会用一瓶矿泉水去换取你的一个面包那么简单。我如果不是对面包的渴望胜于矿泉水,我不会和你交换。 你如果不是因为口渴,你也不会和我交换。反对交换,就会让一个人挨饥、一个人抵渴;允许交易,就会让双方处境得到改善。
因此,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并购之中涉及外资,实不应大惊小怪,更不该上升到破坏竞争、甚至国家安全的地步,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有句话 说得很好:“一口锅又不涉及国家安全,以此为理由反对开放,其实是保护落后。”而去年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被商务部否决案件,除了民众的情绪,更让人担 心的是权力对市场肆无忌惮的干预。
我的另一重担忧,不少并购案的主体是国企。刚发生的山西煤矿大规模国有化事件,这种堂而皇之侵犯产权无视市场合约的行为,打着的是企业并购重组的幌 子, 还有的就是将会在本月即将被证监会批准并年内会完成股权交割的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重组事件,东方航空在巨额亏损140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并购上海航 空,也正因为那是国企。如果发生的大多数是这样的并购,我认为这样的回暖是一种“泛国有化”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