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媒体.专栏 |
廉租房能平抑房价么?
江小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不久前于某论坛年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将坚定不移地用经济手段抑制房价。这当中,包括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加大廉租住房的建设规模,增加房子的供给,抑制房价。
表面看来,这话不无道理:通过政府主导建设大量廉租房,等于增加了市场上住房的数量。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是简单明了的逻辑。不少人也因此欢呼雀跃,认为大建廉租房能够让房价真正降下来,让大部分人都能够买得起。
然而,由于廉租房面向的对象是那些本来就买不起房子的特困户,资格要严格审批,并且户型小、地点偏,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收入民众的最起码居住问题。而近几年来节节升高的房地产价格,中上收入阶层之人购买起来已经比较吃力,更不必说特困户们了,他们原本就不属于潜在的购买者。也就是说,原来高企的房价,无论是否属于真实需求亦或如一些人所批评的那样是被“炒作起来”的,的确是需求增加而供应有限导致的。
如果市场上房子的数量供应能够增加,确实有助于平抑房价。然而,由于廉租房和市场上供应的房子面向的对象本来就不同,这边的数量增加,对另外一边的价格影响极为有限。因此,廉租房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如想象中那样会平抑房价。
甚至,廉租房会引发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比如,最近广州就发生特困户弃租廉租房的事情。政府在金沙洲投资建设了不少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不少通过摇珠抽中的幸运特困户放弃了入住。原因很简单,是由于居住环境远离市区,加上规划滞后,学校、医院、市场等的公共配套跟不上,也难以吸引各种类型的商家进驻。虽然表面的住房费用降低了,然而,由此额外增加的交通等费用却是不少。入住廉租房,可能得不偿失,权衡利弊之后,特困户们因而弃租,他们选择了继续留在城市里头。住房虽嫌破陋和拥挤,不过子女可以就近上学,大人可以就近找份工作,机会也多了些。
欲抑制房价,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最终还是要增加市场房子的供应数量,而非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去给房地产市场降温,也非通过集中建设大量廉租房所能达到。政策降温的最终效果,是平抑需求而不是平抑价格。(原发《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