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huhex
zhuhex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22
  • 关注人气: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大清口碑记

(2023-07-20 09:52:33)
标签:

旅游

历史

大运河

分类: 采璧撷珍

古大清口碑记

 

古淮、泗水之交汇处称泗口、淮泗口。泗水别名清水、清河,古亦称清口、清河口、大清口。淮、泗二水为沟通黄河、长江之最早纽带,《禹贡》所谓“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浮于淮、泗,达于河”,即述其航路。而淮泗口实扼其襟喉,泗口镇亦因之而兴起也。

是以天下太平,淮泗口则为江、海、河、济之通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陈其势也;“江船达扬州入淮,汴船自清口达河阴”,刘晏正其要也;“弥越走蜀,会闽驿吴”“鱼贯迤其万艘,雾集坌于曾渚”,李邕状其盛也。至若干戈四起,则为淮、扬、徐、兖之巨防,争战双方之命穴,周亚夫截饷平叛,谢玄扼要败秦,吴明彻疏误覆没,杨行密重创汴军,皆以泗口之得失而胜负立判也。

宋绍熙五年(1194),黄河南夺泗、淮入海,终开六百余载鸠占鹊巢之局。后清河口亦有大河口之称也。宋季、李庭芝镇两淮,于清河口筑城据守,旋为清河县治。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会通河成,运道易辙,清口以上数百里黄河通漕,时称“河漕”,清河口遂为黄、淮、运三水交会之处也。黄河全流夺淮后,其治理之艰巨,直令天子抚膺,群贤棘手,朝野惶惶。“由是治河、导淮、济运三策,群萃于淮安清口一隅。”

黄河向以易决、易徙、易淤著称,清河口当其冲途,首遭蹂躏,忽而梗塞之,忽而摆动之,几无宁岁。元泰定中,汹涌黄流一夕间吞噬泗口古镇,清河口亦渐形湮废,航道西移小清口。嗣后,故址屡困河决,遗迹漫灭莫辨,耆老或谓桂家塘,或指中河口,揣诸志乘,验诸地望,信其皆密近也。

中运河始凿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自此黄、运分而河漕止。越十六年而中河口由仲庄东移杨庄,自是漕舟贡艘、盐船商舶,樯林纤网,垂二百年,直与古泗口相埒矣。

近百年间,沧桑陵替,山河巨变,清河口故地亦宏图继起,蔚为壮观。登临极目,淮沭新河、中运河、里运河、故黄河、运盐河五水盘绕,群闸控引,清波如练,堤柳如烟,轮驳如龙;宿淮高速公路桥双塔插云,长虹中贯,横空出世,大有不翼而腾之势也。

噫嘻!古清河口,实怀古观今之胜地、伏虎降龙之大观也。是为记。

 

 

 

荀德麟撰   淮安市水利局立

                          公元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岁在丙戌仲冬吉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清河口碑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