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通会020:四、论五行生克(1)论支干源流

标签:
八字风水六爻起名易经 |
分类: 易经学院 |

论支干源流
支干、五行、阴阳等学说是经过了许多人的归纳总结,才逐步完善起来的。支干与五行、阴阳、时间相配合,这是本书推断吉凶的主要依据。
天干地支的起源
【原文】
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彊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元默、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曰:“干,幹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爰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阴阳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各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钢所建,于是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路史》云:伏羲命潜龙氏筮之,乃迎日推策刚柔,建造甲子,以命岁时。配天为干,配地为枝。枝干配类,以纲维乎四象。故情伪相感,而星辰以顺。则至黄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考天书三式,以十干、十二支衍而成六十。取纳音声而定之为纳音,即甲子乙丑海中金之类是也。风后释之以致其用,而三命行矣。彼术家以黄帝定天干十字,属河之圈图;地支十二,属洛之书。以鬼谷子算成纳音,东方朔解纳音象,皆不得其源而妄云也。
【分享】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考证了天干地支的源流,并驳斥了某些术数家的虚妄之说。
干就好比树干,强而属阳;支就好比树枝,弱而属阴。自盘古氏开天辟地,推动阴阳之变化,树立了天、地、人三才首君。随后集成盘古统治世界的天皇氏制订了天干地支,用来纪年。当时十支的名称比较复杂,十天干分别是阏逢、旃蒙、柔兆、彊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元默、昭阳;十二地支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汉代学者蔡邕说:“十天干又叫十母,就是现在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又叫十二子,就是现在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的名称与地支有着密切联系;天开于子,故称天皇氏,地辟于丑,故称地壁氏,人生干寅。故名人皇氏。天皇氏制订了干支以纪年,地皇氏则划分日月星三辰。划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并将其与天干地支一一对应。人皇氏则制订了君臣制度和人伦风化,并确定了人与干支的关系。”随后伏羲氏观察天地人的关系,画出了八卦,以通神明,概括万物,他又制作历法,创造文字,后来黄帝授予大挠《河图》,开始观察日月星辰现象,于是又出现了星官之书。黄帝又命大挠进一步考察五行、星宿之运行变化,作甲子以配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