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第一次

标签:
yashica雅西卡124g双反120膠片2010北京底片第一卷杂谈 |
分类: 胶片生活-还在拍胶片 |
我的第一卷雅西卡124g失败了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第一次~
整卷偏黑、色调不满意⋯⋯失败不可怕,原因也可以不断总结:
这是第一次,可能由于不熟悉“雅西卡”的脾气性格有关;
也许和天气、室内光线黑、光圈小、测光不准、胶片iso感光度都有关系;
不过些失败的经验,让我更期待以后的创作⋯⋯先看照片再与大家分享我的失败经验吧~

我喜欢自信的女生~
所以我也成为一个自信的女生!
zn很好拍~是个标准的大美女!哈哈~
1#

坚定的走自己的路吧! 2#
尝试一下微光的逆光效果~拍摄的时候,是把机器放在地上~这样对焦比较清晰、并且稳定⋯⋯
这张是本卷里曝光比较合适的一张了⋯⋯555,其它都太黑了

3#
如果测光准确的话,这张的效果应该会很理想的⋯⋯
估计室内的测光还是不太准~
by ECHO小姐~

4# 我喜欢的气球⋯⋯
从小就喜欢~
这个心型的气球,是我和echo
从别人的婚纱店里借过来的⋯⋯
还好echo认识人,不然很难借来⋯⋯

我们既是同事、又是喜欢摄影的女生
所以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哈哈!第一卷的雅西卡合影,虽然不是很满意
但对我们来说,每次摄影体验都是好的记念~
by 源先生
以下不是120的片子了~(iphone和mu2拍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yashica雅西卡124G双反120,有测光的70年代精品120~
雅西卡Mat 124G的124代表可使用12张和24张的胶卷,这比使用12张的禄来福来(Rolleiflex)要灵活的多(只有一些F型可使用12张和24张的胶卷)
6*6画幅,成色有95新,80mm取景镜头天塞4片3组F3.5,1989年停产。
做工精湛,光圈,快门准确,据说外测光也是8.9不离10,增亮取景屏。
(这次还不能完全琢磨清楚测光⋯⋯还需要再次验证~)
由于还不是很熟悉,也研究了以下这个机器,按快门和拨卷和海鸥、禄来、哈苏都不一样:
当卷片走至第一张后每次顺时针摇约半圈就会到第二张并自动停片,这时反时针回摇小半圈,摇柄归位,就可完成一次上弦卷片。 取好景、定好光圈快门组合就可按下快门摄影。

这张是用奥林巴斯mu2拍的~呵呵⋯⋯
颜色和效果就很舒服⋯⋯可能拍135比较得心应手了吧~
第一次拍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拍够12张以后还能继续拨卷、按快门⋯⋯以为自己装了个24张卷的底片,就乐观的一直按了24下⋯⋯后面的12张相当于白捏了
,相当的悔过⋯⋯
请教过朋友后,发现是装卷后,没有注意。卷到开始的箭头对准的是24张的红色标记了,应该对准在12张绿色的标记处。
F说:计数器是计12张,还是24张,就是由那个开关决定的
相机才不知道你上的这个卷到底有多长咧,嘿嘿
不过有点小小的遗憾和神秘,正是为了后面的完美。我不难过⋯⋯
一般如果用这台机器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开后背上卷,120胶卷纸背箭头对准12张标记处;锁紧后盖,释放掉快门。
2、拍摄第一张:卷片到计数器1出现,卷片轴会停止不转;然后(也可先进行这一步)打开取景器,对焦测光,设定自己需要的光圈速度组合(测光表指针与叉口合一);释放快门,以此类推到12张。
3、拍摄完第12张,继续卷片3圈以上,听到咔嗒一声后再开后盖,取出胶卷。
此外还要注意三点:
1、快门L是锁定钮,防止上弦不拍误触释放浪费一张胶片。
2、使用自拍器时,闪光灯指示拨针应置于红X处,再为自拍器上弦。
3、不使用B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快门线;即使使用快门线,也不要用力顶到底(过头很容易把快门销子顶坏,造成快门不能再释放故障)。
第一卷失败经验:
1、光线太暗、光圈不够大的时候不要硬拍~室内、阴天容易有这个情况。
2、对焦,尽量保持水平、稳定,对焦缓慢、按快门的时候要果断。
3、底片要尽量放冰箱储藏,否则胶片颜色会很难把握⋯⋯而且过期胶卷会欠暴1-2档(这一卷就偏红)
4、朋友说锡光电池测光表,有记忆性,第一次和弟二次测光的反差要大的话,就会不准
和大家共勉,也勉励自己,希望以后能拍好120~⋯⋯
给自己补课:
单反跟双反有啥区别?
单,双,是指镜头,即单镜头反光或双镜头反光。
两者的差别:
双镜头反光相机后来被单镜头反光相机代替,主要是因为单反相机具有取景和成像视差小、体积小、可更换镜头、胶卷方便等优点。
传统相机双反镜头中一个用来取景,一个用来成像。
但是镜头一般不能替换,如果不是两个镜头一起替换的话,则取景和成像镜头的视差会很大。
双镜头相机成像有一个特点就是取景器镜头中看到的图像往往与成像镜头在胶卷上记录的不同,有个视差。还有,取景时候比较麻烦,难以对准焦距,得启 动放大镜查看取景。如果使用得好,与单反相机成像也差不多。
此外,双反相机由于取景时候是摄影师向下看的,因此在人像摄影时候能够缓解被摄者的不自然表现。
当然,双反和单反的胶卷规格有不同,双镜头的一般使用120胶卷,单反的一般使用135胶卷。
以前的120胶卷成像细腻度比135胶卷差些,后来的专业120胶卷细腻程度还是提高很多的。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第一次~
整卷偏黑、色调不满意⋯⋯失败不可怕,原因也可以不断总结:
这是第一次,可能由于不熟悉“雅西卡”的脾气性格有关;
也许和天气、室内光线黑、光圈小、测光不准、胶片iso感光度都有关系;
不过些失败的经验,让我更期待以后的创作⋯⋯先看照片再与大家分享我的失败经验吧~


我喜欢自信的女生~
所以我也成为一个自信的女生!
zn很好拍~是个标准的大美女!哈哈~

坚定的走自己的路吧! 2#
尝试一下微光的逆光效果~拍摄的时候,是把机器放在地上~这样对焦比较清晰、并且稳定⋯⋯
这张是本卷里曝光比较合适的一张了⋯⋯555,其它都太黑了

3#
如果测光准确的话,这张的效果应该会很理想的⋯⋯
估计室内的测光还是不太准~
by ECHO小姐~

4# 我喜欢的气球⋯⋯
从小就喜欢~
这个心型的气球,是我和echo
从别人的婚纱店里借过来的⋯⋯
还好echo认识人,不然很难借来⋯⋯

我们既是同事、又是喜欢摄影的女生
所以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哈哈!第一卷的雅西卡合影,虽然不是很满意
但对我们来说,每次摄影体验都是好的记念~
by 源先生
以下不是120的片子了~(iphone和mu2拍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yashica雅西卡124G双反120,有测光的70年代精品120~
雅西卡Mat 124G的124代表可使用12张和24张的胶卷,这比使用12张的禄来福来(Rolleiflex)要灵活的多(只有一些F型可使用12张和24张的胶卷)
6*6画幅,成色有95新,80mm取景镜头
做工精湛,光圈,快门准确,据说外测光也是8.9不离10,增亮取景屏。
(这次还不能完全琢磨清楚测光⋯⋯还需要再次验证~)
由于还不是很熟悉,也研究了以下这个机器,按快门和拨卷和海鸥、禄来、哈苏都不一样:
当卷片走至第一张后每次顺时针摇约半圈就会到第二张并自动停片,这时反时针回摇小半圈,摇柄归位,就可完成一次上弦卷片。 取好景、定好光圈快门组合就可按下快门摄影。

这张是用奥林巴斯mu2拍的~呵呵⋯⋯
颜色和效果就很舒服⋯⋯可能拍135比较得心应手了吧~
第一次拍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拍够12张以后还能继续拨卷、按快门⋯⋯以为自己装了个24张卷的底片,就乐观的一直按了24下⋯⋯后面的12张相当于白捏了

请教过朋友后,发现是装卷后,没有注意。卷到开始的箭头对准的是24张的红色标记了,应该对准在12张绿色的标记处。
F说:计数器是计12张,还是24张,就是由那个开关决定的
相机才不知道你上的这个卷到底有多长咧,嘿嘿

不过有点小小的遗憾和神秘,正是为了后面的完美。我不难过⋯⋯
一般如果用这台机器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开后背上卷,120胶卷纸背箭头对准12张标记处;锁紧后盖,释放掉快门。
2、拍摄第一张:卷片到计数器1出现,卷片轴会停止不转;然后(也可先进行这一步)打开取景器,对焦测光,设定自己需要的光圈速度组合(测光表指针与叉口合一);释放快门,以此类推到12张。
3、拍摄完第12张,继续卷片3圈以上,听到咔嗒一声后再开后盖,取出胶卷。
此外还要注意三点:
1、快门L是锁定钮,防止上弦不拍误触释放浪费一张胶片。
2、使用自拍器时,闪光灯指示拨针应置于红X处,再为自拍器上弦。
3、不使用B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快门线;即使使用快门线,也不要用力顶到底(过头很容易把快门销子顶坏,造成快门不能再释放故障)。
第一卷失败经验:
1、光线太暗、光圈不够大的时候不要硬拍~室内、阴天容易有这个情况。
2、对焦,尽量保持水平、稳定,对焦缓慢、按快门的时候要果断。
3、底片要尽量放冰箱储藏,否则胶片颜色会很难把握⋯⋯而且过期胶卷会欠暴1-2档(这一卷就偏红)
4、朋友说锡光电池测光表,有记忆性,第一次和弟二次测光的反差要大的话,就会不准
和大家共勉,也勉励自己,希望以后能拍好120~⋯⋯
给自己补课:
单反跟双反有啥区别?
单,双,是指镜头,即单镜头反光或双镜头反光。
两者的差别:
双镜头反光相机后来被单镜头反光相机代替,主要是因为单反相机具有取景和成像视差小、体积小、可更换镜头、胶卷方便等优点。
传统相机双反镜头中一个用来取景,一个用来成像。
但是镜头一般不能替换,如果不是两个镜头一起替换的话,则取景和成像镜头的视差会很大。
双镜头相机成像有一个特点就是取景器镜头中看到的图像往往与成像镜头在胶卷上记录的不同,有个视差。还有,取景时候比较麻烦,难以对准焦距,得启 动放大镜查看取景。如果使用得好,与单反相机成像也差不多。
此外,双反相机由于取景时候是摄影师向下看的,因此在人像摄影时候能够缓解被摄者的不自然表现。
当然,双反和单反的胶卷规格有不同,双镜头的一般使用120胶卷,单反的一般使用135胶卷。
以前的120胶卷成像细腻度比135胶卷差些,后来的专业120胶卷细腻程度还是提高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