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许多学生爱好体育,其实只是喜欢看体育节目,说起体育项目头头是道,谈到体育明星无所不晓。就是自己参加的的体育活动比较少、锻炼身体比较少,自身的体质体能比较差。据最近一份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有60%
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是缺乏体育锻炼造成的。逐年恶化的体质测试结果令家长和社会担忧。
怎么会形成这种情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应试教育体制遏制了校园体育的发展,扼杀了学生们爱好体育、喜欢运动的天性。
谁都知道现在学生们学习负担非常重,学校应试课程的教育至上,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现象时有发生。体育课大多放任之流,运动项目单调,运动器材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匮乏。有的学校操场很小,根本没有办法开展体育活动。还有许多学校明文禁止一些项目的体育教学。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是一句口号挂在学校,素质教育失之偏颇。
再就是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原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各门功课考取高分,其他都是次要的。也有家长由于担心孩子活动的安全问题而不敢对孩子活动那么放手。学生因为有考试和升学的学业压力,课余时间大多被挤占了。加上当今网络时代,一些学生喜欢宅在家中,在网络里遨游。久而久之,也就缺乏了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愿意在家看体育节目,不愿意出去锻炼身体。可以形容为: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学生对体育“叶公好龙”。
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能素质是个大问题。虽说我国对学生的锻炼曾制定过许多政策,提出许多要求,但落实不到位。这个问题已经再次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今年国家把“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已经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把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上升到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关爱和关注,也反映出国家促进校园体育蓬勃开展的决心。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其含义不只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概念,还包含着对体育的科学测算,通过这个时间要求来促使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引导青少年转变生活方式。
其实学生是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关键是如何创造条件让他们出去锻炼。中小学生校园体育事关大局,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尽快从以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抓落实。
1、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要扭转办学思想,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特别是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让体育在评判体系中占有更大的权重。
2、各地政府要增加学校经费的投入,为学生创造体育活动的条件,包括活动场地的改善,运动器材的购置,硬件设施的配备。
3、加强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和教案的研究制定,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改进体育达标的考核方式,避免体育考试给学生造成新的压力负担。
4、建立健全一系列体育安全保障制度,包括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担机制,社会赔偿的保障制度等。这个问题是学校、教师和家长最担心、最顾虑重重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学校不敢开展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质,但又带有一定危险性和对抗性的教学内容的重要原因。比如游泳、足球之类。
5、做好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教育,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和督促,使孩子逐渐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总之,通过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强力推进,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会更浓,既喜欢看体育节目,又热衷于体育锻炼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体质和体能也会越来越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