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现在就交易了两次。一次是兴业高于招行1毛钱的时候,用兴业换了点招行,然后就是上周五卖出华夏银行,买入了泸州老窖。94%的仓位还是银行股,依次是浦发,兴业,招行。老窖只占6%的仓位。买入老窖,因为它的分红率达到了7.8%,高于大多数银行的分红率。更主要的是我认为泸州老窖进入了投资区间。我以前的帖子都说白酒还有下跌空间,现在也仍然是这个观点。但经过大量的阅读后,我觉得更重要的其实是分析白酒的未来。如果将来有美好的前景,我不介意现在就介入。那么白酒究竟有没有美好的未来呢?
历史上白酒是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苦寒之地需要白酒暖身,瘟热之地需要白酒祛毒。劳苦大众需要白酒麻醉自己,文人墨客需要白酒交友、吟诗,至于官场和战士更离不开白酒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提高,医疗技术的改善,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大量别的替代品的出现,白酒已经不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了。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怎么喝白酒了。失去了年轻人,就失去了未来。看似白酒已经穷途末路。
但白酒有一点功能没有失去,那就是中国人的应酬少不了白酒。换句话说,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是中国人交往的必需品,特别是官场和商业活动。越是高级的官方交往和商业聚会,越是会有白酒。所以,虽然年轻人生活中不喝酒,但是他们长大了当了官,经了商或者当了管理层后,必然要喝,一定要喝。而且酒会上瘾,这其实是白酒的最大秘密。很多人从一点不喝,到必须喝,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喝一点的转变。所以,只要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变,经济活力不变。白酒就不会消失。随着中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消费白酒反而还有增加的趋势。这其实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2003年到现在十多年了,中国人个人生活中越来越少的人喝白酒,反而中国白酒的销量从三,四百吨到13年达到一千三百吨。所以白酒的销量和中国的经济完全是正相关。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以后的白酒企业谁会活的更好。纵观全世界的酒类企业,首先是顶级品牌企业一定是活的最好的。中国的白酒来说,这几大名牌企业,如果不犯错误,都会活的很好。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等等。由于中国白酒还是品牌众多。所以随着行业冬天的到来,第一轮竞争首先是无品牌,小品牌的企业倒掉。第二轮是地区品牌被边缘化,最后一步会形成3-5个全国的品牌,分别是高中低档的龙头企业。而且我认为,中低档的企业会越活跃困难。只有高档,中高档品牌才有投资的价值。
茅台的业绩最坚挺,股价坚挺,所以现在不是投资茅台最好的时机。五粮液也到了投资区间,但我个人认为五粮液的管理层正在犯错误。一是要搞多元化。不深挖主业,盲目搞多元化的快消企业都会失败。茅台搞过,可口可乐搞过都砸了,最后还是回到自己的主业。企业经历的阵痛,得不偿失。第二,折腾经销商,销售政策一会一变。行业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生产商,渠道商团结一致,深挖客户,保持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良好时机。五粮液恰恰相反,把渠道商折腾来折腾去,跑了不少,市场份额在缩小。失去了客户,再想抢回来要花更多的成本。显然五粮液以前好日子过惯了,店大欺客贯惯了。
最后,我把眼光盯在了泸州老窖。他的轻资产运行,高分红吸引了我。他现在是2PB,但是他最值钱的1619口几百年的老窖池居然账面价值是零。大致计算一下其价值,泸州老窖几乎就是1PB,账上还有50亿现金。但是他也有他的缺点,品牌号召力不够,品牌管理混乱,高端产量到了极限。所以总的来说,老窖的缺点很明显,业绩下降最快,股价也最疲软。我看好的就是这点,跌幅最大,买的人最少但是价值在那里,历史业绩ROE最高。也许我是错的,但我就喜欢冷门股,而且我坚信泸州老窖会在这一轮中活下来,并且会成为最后胜出的3-5个全国品牌之一。因为上一轮白酒调整,全行业产量大幅下降,老窖的产量反而是上升的。最后一点,今年一季度业绩虽然下降很多,但是经营现金流大幅提高,也许是好现象,也许是昙花一现,继续观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