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格老,费雪,巴菲特等价值投资大师们的书之后,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变成了价值投资者,至少是自认为价值投资者。我们都憧憬着能买到10倍,甚至百倍的股票,长期持有,最后成为超级富豪。但是这些大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另外一面,那就是价值投资者经常看起来像个傻子。别不好意思承认,我们看看别的价值投资大师怎么说的。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大师说过:。。。如果把BRK(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佳的十笔投资去掉,我们就是一个笑话。巴菲特经常被美国媒体质疑,批评。每隔几年就要说一次,他老了,过时了。中国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李驰的话更直接。在他的博客中说道:投资未最后结账之前,看起来和傻子一模一样。
这些取得过辉煌业绩的著名投资者,投资家都如此。作为普通人,我们更是这样的待遇了。我经常被在证券公司当这个总,那个总的同学嘲笑,批评,同情。技术派们说:不会看技术图形,不懂技术指标也敢来炒股?赔钱是肯定的。。。趋势派则经常批评我不懂宏观,不懂经济趋势,不看股市整体资金状况,总是逆势而动。赔钱是肯定的;当然更有对庄家运作了如指掌的人嘲笑我,不懂跟庄,不懂成交量,不懂新概念,不看盘子大小就来炒股。赔钱是肯定的。连我的朋友亲戚都说,你看你这几年,抓住过什么大牛股吗?我说还真没有。不仅没有抓住过大牛股,我的股票连涨停的都很少很少。然后,就会听到,大牛股总在什么什么行业里面产生。。。
这些话听多了,我经常都自我怀疑,是我的水平真有问题,人品有问题还是价值投资方法有问题?为什么巴菲特一生做了那么多投资,除了最佳的十笔以外,别的都业绩很差?当然我们知道他也犯错误,可是比例不会这么高吧?难道他每次买入没有尊循自己的原则,无论十条还是八条原则。他的搭档芒格呢?那些投资清单都没作用吗?他们那些书都写给别人看的?
别的著名投资者也是如此,比如中国另外一个著名价值投资者但斌。他在2007年写了一本好书《时间的玫瑰》。书里面除了点评超级大牛股贵州茅台和腾讯以外,其实还点评了很多别的股,比如招商银行,但他最后都卖了。还有高速路等股票,看着多符合巴菲特的理论,垄断,有护城河,可以自主提价,躺着就收钱。。。结果呢。。。这些高速路的股票,但斌现在也不提了。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谁都不是神仙,谁都会犯错误。价值投资者之所以看起来像傻子,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是小众,我们总是一群和别人唱反调的人,天生就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批评的人。牛市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说高估了,注意风险。结果越说,股市涨的越高。最后看着周围的人兴奋的小脸通红,我们还出来给人们头上泼冷水,能不招人反感,厌恶吗?熊市的时候,我们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大盘跌跌不休,我们出来说可以抄底了,越跌越买。等大盘跌的满眼惨绿,哀嚎遍地,股市看起来像个吞噬一切的无底洞的时候,我们却出现在这个坑底,而且还满仓,兴奋的尖叫。的确让人讨厌。在股市牛皮整理期间,我们不能和他们一起研究国家经济的走势,看不清利率的发展变化,不知道哪些技术指标悄然发生了改变,不知道哪些板块是热点,甚至不知道国家今年的M2又发行了多少。我们仍然是被教育,被批评的对象。股市除了这三种形态,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形态,还有什么时候我们不被批评,不被教育呢?
更何况,我们经常说错,我们说高估了,结果还一直涨,我们说低估了,还一直跌。我们说股票‘短期’内价格会低于价值,但长期一定不会。。。结果这个‘短期’是好几年。。。总之,我们懂的太少,而说的太多。我们一年也交易不了几次,也不怎么看大盘,股市总是在剧烈波动,而我们经常像乌龟那样爬在那里不动,我们能不被批评吗,不被嘲笑吗?所以看起来像傻子是对我们这群人最好的评价。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动物,都有趋同性。所以如果你想做个价值投资者,你就要忍受甚至主动的割裂这个趋同性。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加自主,更加独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幸运的一点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看起来像傻子而已,但别真做起来像傻子。如果我们是价值投资的大脑,别的流派的身体,这样组合的怪物,那就真成了傻子了。坚持是美德,忍耐是幸福。
用另外一位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段永平的话来做结尾吧,价值投资,是我们唯一懂的投资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