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零买更划算__内山完造谈中国

(2022-08-29 22:30:07)
标签:

文化

杂谈

内山完造谈中国
零买更划算
大雁飞鸽子也跟着飞,就算是一坨狗屎也跟在屁股后面。真不知道这只最早的大雁是谁,也不知道它在哪里,只听到嚷嚷:“中国是未开化国”“中国人是未开化人”。听到这话的野鸽啊、家鸽啊也都“未开化、未开化”地从山里叫嚣到村里,连路边的野狗都听到了。一传十,十传百,终于给中国和中国人打上了未开化国、未开化人的烙印。而且,人们对此深信不疑,犹如信奉神圣的真理。真正的中国人究竟是否真的如这个烙印那样呢?我对此表示怀疑。
工业革命以后,近代大工业使得家庭工业落伍,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小规模的生产成本高昂,而大规模的生产成本低廉。充分表现这种形态的国家,都受这原则的支配,买的量少就贵,买的量多就便宜。例如在日本等国,一个1钱的东西,10个就算8钱,20个算15钱,买得越多越便宜。按西洋方式也是同理,一个10钱,一打1元,12打10元。中国存在的事实恰恰相反。当然了,像上海这样开有日本商店、欧美商店的地方,中国人的商店为了显示出自己属于文明人之列,办法大概和外国商人是一样的。另外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的近代百货公司(像永安公司、先施公司、新新公司、丽华公司)也是遵行文明的规则的。可一旦要是去一般贩卖生活必需品的中国式商店买东西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打上了未开化人、未开化国的烙印吧。他们的做法,与文明人正相反,才被称为未开化人。这事确实很有意思,有时也令我感到很愉快。
买1斤白糖,一称重,多半是不足秤的。与3分钱买来的一比,多半是3分钱得到的份儿更多。叫人送来100斤大米,与用两角钱(相当于日本的20钱)买的一试,居然还是两角钱买的比较划算。其他的油、盐、面粉、肉、棉花、棉布、药材,所有东西都是买得越少越划算。更奇妙的是,同样的商品,劳动者买时,比绅士贵妇们买价格要便宜。
不仅购物是这样,雇车也是如此。同样的距离,却因乘车者身份不同,价格也不同。女佣乘车时,一定会比老爷太太的车钱便宜。旅行住宿,来做生意的与来消遣的,付的小费也有差别。做生意的如果付1元,只是来玩的就得付2元。这样的事,服务生是毫不含糊的。老爷或者太太拿了方子到药房配药时(在中国,医药是分工的),5天份的药价1元;同样的方子,女佣苦力之类的拿去,5天份的药7角钱也就给配了。
让女佣带着酒瓶买到的2角钱的花生油,总比老爷太太买的多出两成。“像中国人那么会盘算的人,怎么肯答应做这样的事呢?你是胡扯的吧。”也许会有人这么说吧。对于这样的人,我除了说请亲眼去看看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要亲自去看了,保证是没错的。只因太司空见惯了,所以不留心是绝不会注意到的。我也跟这么干的店员打听过,他满不在乎地说:“那是自然的。”没有丝毫疑惑。我又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不论是店主、掌柜的,还是小伙计,只是手头上该干吗干吗。来光顾的顾客也没有一句怨言。也无须多做拙劣的解释,这是一种多么富含美妙人情味、让人内心感到一股暖流的方式呀。这就是中国式的样子。
这是与悠久的天地共存、生活在四百余州的四亿人之间所普遍遵行的不成文的律法,这是中国式的经商方法,是多么伟大的一部默剧呀,我不禁为之深深感动。
那么这部伟大的默剧的创作者究竟是谁呢?是孔子?孟子?唐高宗?秦始皇?还是乾隆?不不不,绝不是这些可以数得出的少数人能用笔墨写得出来的东西。
这实在是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数百亿、数千亿的人血,书写出的可歌可泣的一幕。中国果真是未开化之国吗?中国人果真是未开化之人吗?
多了也买不起的人,一定是穷人。给穷人多一些,难道不好吗?
买得多的人一定是有钱人。对有钱人,尽量多索取些,难道不好吗?
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不成文的规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