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青年时期
(2022-05-28 07:54:32)
标签:
杂谈 |
王守仁青年时期对功名淡薄 ,两次会试下第 ,不以为意。28岁中会试第二
名,以工部观政进士受命督造威宁伯坟 ,用兵法布置工役 ,初次显露他的“日
用”之学。明年授官刑部主事 ,后奉命审录江北 ,多所平反 ,民称不冤 ,又游
九华山等地。当时京中名士都以古文相尚 ,纷纷成立诗社、文社,王守仁以为
这是“无益之事”,即告病归余姚,筑室四明山之阳明洞 ,思欲“脱离尘网”;又
因难违父命 ,以“孝悌”为念 ,转而有用世之志 ,寓居钱塘西湖 ,潜心于格物
致知。后来主持山东乡试 ,在京任兵部主事 ,首创讲学 ,从学者甚众。此时正
德皇帝宠信阉竖刘瑾等八人 ,号为“八党”。南京科道官戴铣等上疏称“不宜轻
斥大臣、任用阉寺”,受刘瑾迫害。王守仁激于忠愤 ,抗疏营救戴铣等人 ,于是
触怒刘瑾 ,下讼狱 ,廷杖四十 ,谪贵州龙场驿丞。赴龙场时路经杭州 ,收纳妹
夫徐爱等为门生。刘瑾密遣两个心腹官校挟持王守仁 ,并欲加以暗害。幸得杭
人沈玉、殷计以酒灌醉二校 ,王守仁伪装投钱塘江自杀 ,逃离杭州,访名山 ,晤
知交 ,又往南京省觐父亲 ,再往贵州龙场。在贵州 ,他与少数民族交往 ,授以
生产技术 ,并潜心著述《五经臆说》,创“良知”学说。又应贵州提学副使席书
之请 ,赴贵阳书院讲学,大畅“良知”之说。正德五年刘瑾败死 ,王守仁自此
宦海浮沉 ,讲学不辍 ,从游者日众 ,广收门徒。小说叙描王守仁讲学情景、师
生问答 ,并通俗铨释“良知”学说。
前一篇: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
后一篇: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