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校徽 人人平等
(2008-10-21 00:34:06)
标签:
姓宿舍贫富人人公寓大学校园教育 |
一个校徽
同一个大学,佩带同一个校徽,被同一个考试选拔,同一个标准录取,在同样的教室学习,被同样的老师教导……大学校园,本该人人平等,但在“住”上却过早有了贫富之分。
日前,有成都大学生一人包下四人宿舍,装饰一新,变成豪华单间,引起争议。其实大学校园宿舍贫富之分,已成公开的秘密。学校宿舍有每年1200元的单元式公寓,有每年不超过900元的非单元式公寓,甚至有的学校“开发”出每年500元的低端宿舍,供贫困学生选择,有的学校更是在宿舍上将本科生和高职生区别对待。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按照学生的经济条件分配宿舍,但学校一句“学生自由选择”虽然规避了禁令,但实际上已丢弃了育人的责任。
家里穷,选择便宜宿舍,每年能节省不小开支,但却和同班同学拉远了距离;而且低端宿舍还会被称为“贫困生楼”而遭受议论。心理学家曾做过分析,贫困本就使贫困生有自卑、羞愧的压力,他们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贫穷,甚至不愿公开求助。如果再让他们在住宿上让人议论,心理是否能够承受得了?
其实大学同班同学并不一定很亲,但同寝室友,却一定走得最近。富学生住富宿舍,穷学生住穷宿舍,同学之间生成不同圈子,富学生大谈享受,穷学生彼此压抑,这是大学,还是社会,教育如何取得良效?
大学的扩招使得高校的宿舍短缺,为加快建设,原来的政府投入已变为如今的政府、学校、社会力量三方共同建设。有的向银行贷款,有的是双方出资,有的是长期租用闲置商品房,然后依靠成本均摊,收取住宿费,回收成本。
即便社会参与,但大部分学生宿舍的业主仍是学校,即便是共同建设的学生公寓,业主方也有学校。本市为推进大学生公寓建设,曾为宿舍建设者出台免土地出让金等14项税费的优惠。国家提供的优惠,是为让学生有更好的住宿条件,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而不是为了让您加快回收成本速度,更不是让您在校园中搞贫富之分。
在宿舍短缺的现在,一个学生包宿舍,侵占三个床位,这不是浪费资源?如果大学公寓是商品房小区,那么有钱的学生大可去租别墅,但高校不是开发商!如果掏钱就可以打破规则,那么富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一人掏一个班的学费,只要求老师给他一个人“小班教学”呢?
学生宿舍并非一张床,而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如何育人?其实很简单,消除住宿贫富,告诉他们,在大学,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