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错字值一分吗?
在距离今年高考还有不到90天的时候,一条新规惊考生。高考作文,一个错别字扣一分,师生心惊,家长躁动。
考生们说,时间那么紧,怎么可能不写错别字;家长们说,高考一分能压倒多少人;作家们说,高考作文考的该是文采,而不是咬文嚼字。
制定规矩的人说,字就好象是人的脸,写错别字,就是语文素质低的表现,童话大王更是语出惊人,错一个字应该扣两分,写错字,说明母语太差。
写错一个字就扣一分,合理吗?一个错别字是不是值一分呢?
古时候写文章,用的都是毛笔,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同一个字,不同字体,还各不相同,这算错别字吗?是不是该扣分?如果扣,那的确,诗仙诗圣也未必不在错别字上翻船……
现在遇到不会的字,大家会去查字典,可每个版本的字典也未必相同。的、地、得是否通用?“唯一”、“惟一”是否通用?字典是修订、修正过了,可每本字典的修订、修正的地方,老师讲过吗?如果遇到这样是否通用的问题,那是算错别字呢,还是以哪本字典为准?
网络语言已经被权威部门认定为新生语言词汇,那么为了让我的作文生动,我用了网络语言,“你很水(水平差)”或者是“我BS(鄙视)你”,那么这算是错别字,还是病句呢?
曾经记忆深刻的一篇高考作文,是仿古文体例所写的《赤兔之死》,古文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该如何判断?是佳作还是按错别字扣分?
再细观这条新规,“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那么好,我第一次写错一个字扣分,第二次再写错同样的字,就不扣分了,不扣分代表认可,那同样的字为什么不同样待遇呢?比如我作文写个奥运乒乓球比赛,“中国队正在进行乓乒比赛,场馆里乓乓乒乒很热闹,乓乒球飞来飞去……”这句错字只该扣两分,可您看得懂吗?
写错字扣一分,判卷教师真能手到擒来,确保判卷无误吗?曾经一位参加过高考判卷的老师说,判一篇800字的作文,平均4分钟。如此速度,别说错别字未必挑的出来,那最后给的作文分,又有多少可信度?
今年北京有奥运会,高考阅卷录取进程可能更要快马加鞭。所幸,北京高考语文说明中,并没说写错一字扣一分。
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文考试,写错别字,固然不对,更何况是堂堂中国大考;学生们业余生活被英语、网络、电脑所充斥,提笔忘字,写作能力退化的现象也的确需要整治。但引起学生重视,就只有考试扣分一个手段吗?似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吧,扣分不是办法,关键是全社会营造出规范使用汉字的环境,症结才会应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