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天前,我们过节

(2007-11-18 23:15:52)
标签:

职场/励志

10天前,我们过节

10天前,我们过节,11月8日,记者节。

翻看以前的文字,发现,在这一天,所写的关于自己职业的文字,总是那么的生涩,那么的苦闷,那么的悲哀,那么的没有希望……这一天,似乎已不是节日。

工作5年多了,算上学生时代的实习,快10年了,记者,我究竟懂了多少?

9月,刚刚过了28岁的生日,从记事起,阅读他们的文字,看他们编辑过的节目,到后来,真正开始接触这个群体,并成为当中的一员,记者,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10天前,我第一次向同行发出了记者节的祝贺短信,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手机中的电话,大部分是记者的,原来,我已经认识了这么多记者……

17天前,我接到了一个任务,写一篇记者节的文章。这是我们报社的任务,作为这个城市的形象,我们必须要承担这样的任务。的确,我有些兴奋,因为,我可以向这个城市的,我的6000多个同行,用我的文字祝贺他们生日……

10天前,这篇稿子发了,隶属于这个城市的报纸,几乎全部刊发了这篇稿件,那一刻,我依旧有些兴奋,因为我发现,我还可以从另外的心态去度过这个节日,我的文字,在11月8日的文字,也可以感动别人……

但也就是在同一天,我依旧感受得到,同行中的低劣的身影,让我的快乐和兴奋,仅仅维持了几个小时,那些身影,又再次让我陷入苦闷、悲哀……

记者,我究竟懂了多少,记者,能尊敬的到底有几个……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这是我那篇记者节文章的第一句话,原本,我是想用这个作题目的,因为,这句话来源的灵感,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呵呵。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随即就又接到了,领导们对这个任务的解读。

是呀,在这个城市,作记者不容易,出彩,很少有人能够看到,因为你身边,到处都是藏龙卧虎;出事,很容易,首善之区,哪一件是小事?BTV的一条对包子馅的解读节目,记者,再次名声扫地,媒体的尊严,又被玷污,责任当事人被法办,和这些人同样的同行被限制,甚至一些人离开了记者队伍……

这样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而我的这篇文章,领导的期望是重塑形象……

于是,在确定这篇文章的时候,

我想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虽然,我知道,这一群人,其实,很多并不可爱……

 

有人说,记者见得多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

有人说,记者吃拿卡要

有人说,记者发稿,有稿费,还有红包

有人说,记者的收入是多么多么的高……

其实,并不尽然

虽然,他们的收入,他们地位,要比平均水平高,但其实这也仅仅限于中国。

他们起得早,睡得晚,他们的收入,也同样买不起房,

他们是能见到一些什么,听到一些什么,但他们却很少在家吃饭,很少陪父母、女朋友、妻子再或是老公,甚至春节的团圆饭,他们也经常缺席……

他们能看到新年升起的第一面国旗,但头天夜里,他们依偎在广场上冬夜的寒冷中……

每每急难险阻,他们是可以看到现场,但那个时候,他们和抢险队员一样冲锋在前,把市民挡在身后……

他们的生活不规律,他们的身体健康总是面临着威胁,甚至,生命……

这样的一群人,可敬吗?

这样的一群人,该得到尊敬……

虽然他们中间,是有着滥竽充数,可耻勾当

 

我供职的媒体,级别很高,隶属于这个城市的媒体中,再没有比他级别高的。

我和我的同事,在某些同行眼中,并不称之为是“记者”。所写的稿件,在某些同行眼中,并不被称之为是新闻。

我承认,我们中间,有些是不是记者,我们的有些稿件,也的确是政治任务,不是纯粹的新闻。

可那些自诩为纯粹记者的人们,又有几个明白新闻,知道新闻观是个什么东西,知道纯粹的新闻又是哪些呢?

因为我媒体的级别,这篇写给记者节的文章已不仅仅只是一篇稿件,也许是这个城市献给记者们的礼物,是这个城市期望用这篇文章,告诉老百姓,记者是怎样一群人。

于是,我在我的文字中倾注了心血,也许,这是我从业这许多年以来,第一次不把任务当作任务来写,那其中,也有我献给同行的祝福……

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搜罗着我需要的事例,谋划着我的文章……

直到凌晨四点的写作,

终于,

完成了这篇《以新闻工作者的名义》

11月7日晚上

这篇文章被这个城市掌管新闻宣传的部门当作通稿提供给了这个城市的媒体

11月8日

我们的报纸头版

至少五家报纸刊登

新闻网站刊登

……

兴奋吗?有些,但这并非第一次,我和我的同事有过太多这样的任务,我们的稿件也有过太多次这样的经历……

然而,

这一天,记者节,我却遭遇到这样一个意外。

北京青年报,在这一天被授予了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的北京青年报

用了这篇文字

同时

他们没有署我的名字,却用自己的一个记者的名字刊发了这篇文章

他们删除了部分其他媒体的例子

却保留了自己媒体的影子

通稿,他们可以不属我的名字,可以不提我的媒体

但没有加工,没有补充采访,他们竟然敢用自己媒体记者的名义刊发

将我和我的媒体的努力具为己有

这是剽窃

在这一天,

记者节,他们剽窃了我的劳动成果

 

我的领导说,这很正常

记协的领导说,我知道了

宣传部的领导说,我们会调查

北京青年报的人们,对我没有回答,

我的领导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

非典的时候,她冒着生命危险写的稿件,宣传部当作通稿发给新闻单位

这个被授予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的媒体

北京青年报

同样是用自己记者的名义刊发了稿件。

于是,我哑然

真的,与此相比,我的遭遇又算什么呢?

北京青年报,

原来你们是这样一群人

无耻

剽窃

在记者节当天,无耻勾当!

纯粹的记者呀

新闻的生命是什么呢?

真实!

先进集体呀

人的基本道德是什么呢?

诚实!

没有了这些,你也不用去作记者了,因为你连人都不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