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高考第一天,全市12.5万名考生走进考场,迎接人生中第一次大考。高考第一天,紧张、轻松、可怜天下父母心、病患考生的自强自立、老师学校的热情关照,各种各样的情绪心情同日上演。
最早到的父母
昨天早上4时半,家住平谷的一对夫妇就离开家门,坐长途车赶往市里,想去看一眼在北大附中主校的儿子,儿子9时将参加高考第一科的考试。
5时50分左右,老两口赶到海淀剧场附近的北大附中门前,为了让儿子多睡一会儿,这对夫妇没有惊动儿子,简单吃了点早饭就坐在校门外的台阶上安静地等着儿子。6时40分,父亲给儿子打了电话,7时左右,瘦高的儿子从学校里慢慢的走出,接过父母手中的水果,安静地听着父母的鼓励,不愿多说一句话。嘱咐完儿子,父母似乎松了一口气,“不来不放心呀,反正单位给假了,就来看看儿子。”父亲念叨着,“初中从平谷考到这里,今年报了北京工商大学,应该问题不大吧。”母亲望着回校收拾东西的儿子叨唠着。
最奢侈的父母
一个自己的孩子,一个自己孩子的同学,夫妇分开两辆车护送两个孩子前来备考,自制高考车证,孩子考试期间,母亲还不忘上网查查股票行情,这或许算得上是记者昨日看到的陪考阵容最强大的父母。
“早上5点多,我就出来,就怕堵车,6点多我就把车停在停车场里了,就怕没车位。”开考后,利用等待孩子考试的时间上网看股票的母亲与记者闲聊着,5元钱一小时的停车费用,6时到11时30分,这位母亲将至少付出27。5元的停车费。
虽然9时才开考,8时15分考生才被允许进入考点,但在7时左右,北大附中、知春里中学、中关村中学、人大附中的校门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考生和护送他们赶考的家长,“怕交通堵塞,耽误孩子考试,还是早点来心理塌实。”家长
们大都如此解释早来的理由。开考后,虽然昨天气温高达36度,但家长们簇拥在考点外,即便是戴起了墨镜、遮上了报纸,也没有丝毫要走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这一场景的人们,心中大都浮现出这样的评价。
自强自立的“特殊考生”
每年的高考都不乏考前遇到各种意外,导致疾病或者伤痛的“特殊考生”应考的故事,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特殊考生”们大都表现得十分坚强,只要自己能走,就一定要坚持自己走进考场。
知春里中学是今年高职班单考单招的考点,这个考点有两位腰椎或脚患有伤痛的“特殊考生”。家长本来是要用轮椅送他们到考点参加考试,但两个孩子十分坚强的拒绝了家长,她们彼此手拉着手,彼此鼓励的慢慢走进考场,母亲望着他们的背影,眼中沁满了泪水。
通州潞河中学,一个女考生在高考前刚刚动了手术,拉了一周的课,但她坚持要参加这次高考。学校本已为她准备了不影响伤处的特殊座椅,由于校门距离考场有一段距离,学校怕她难以坚持,准备用担架抬她入场,但这位女生对学校的关照同样没有接受,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走向考场。
空调绿豆汤为考生降温
由于高考两天气温都将达到35度以上,为避免考生由于天气炎热发生意外,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各区县以及各考点都采取措施,积极为考生防暑降温。
海淀区招生考试中心在开考前一天,紧急与全区26个考点磋商,将考点校的报告大厅、集体教室、多媒体教室、食堂等空间全部开放,开足空调、电扇,让考生在凉爽的休息区域里待考,以避免考生在高温的室外环境下待考。
北京西藏中学食堂的大师傅们特地在午饭和晚饭为藏族学生准备了冰镇绿豆汤;潞河中学为新疆班学生免费加餐,以保证考生饮食,快速恢复体力和精力备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