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YE……”,“you'll
3月25日,阳光很充足,陪兜兜报完5月她要参加的申硕全国统考,游荡在双榆树的街道上,享受着阳光的抚摩,我很满足的眯起眼睛。看到一个球迷店,走了进去,绫锒满目,样式虽多,但价格也不便宜,我哥们从英国给我带回来的曼联围巾据说是10个镑,这里要买近200元,港版的球衣比兜兜从香港托人卖回的还要贵,而且质量还不是太好,我问了问有没有车身贴纸,老板上来套瓷,你是喜欢曼联吧,我奇怪老板的眼力,没想到老板的理由更加奇怪,因为年龄大的都喜欢曼联,真不会说话,我心里暗骂,选了两个对标,一个是曼联,一个是巴塞罗那,前者是因为10多年的追随,而后者则是我喜欢那种极端民族主义的贴近。带兜兜在华星看了《一球成名》,虽然我早已按奈不住的买了D版碟,但看着宽银幕,听着心醉的呐喊,我依旧激动,当主角射入那让他成名的一球的时候,影院中甚至响起了掌声,我心中笑了笑,足见感染力的挥散。
突然想起了自己最早开始看球是在1994年的世界杯,那时在班里同学的怂恿下,把宝压在了荷兰队,想想没什么理由,理由只是他们都说巴西,而那个夏天,罗马里奥让我痴迷,让我最终感受到了巴西足球的魅力,1994年那个夏天不堪回首,虽然巴西夺得了冠军,我却因为为了取没看成的决赛录象带的途中,自行车碰撞了一位7旬的老人,那次已经是我第二次骑车撞人了,想想就后怕,老爷子那么大岁数,要万一有个好歹……结局就是给劳累的父母又增添了麻烦,那个夏天的世界杯让我烦闷大于快乐。
1998年的时候,高考让我疲惫,每天借着洗脚,去看半场比赛,父母估计也是为了让我放松,并没有对我一洗就是45分钟的脚提出质疑,考数学的时候是巴西对荷兰,早晨在考场听到同学对昨天比赛的议论,我奇怪他们怎么有这么好的精神和心态,考完了,终于坐在家里,准备欣赏巴西对法国,可沉闷的比赛,以及罗纳尔多的癫痫,让我昏谁了半场,于是那年的世界杯,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刻。
2002年的世界杯,有了中国而让我牵挂,坐在不到15平米的宿舍中,10几个大四的半大小子,齐唰唰的起立,手抚胸口,高唱国歌,伴随着中国一球未进,大家穿着平时踢球的队服,把宿舍装扮成和足球之夜一样,坐在下铺的被称作VIP,来晚的只能上上铺,或者站票,守着大家凑钱,几百块的二手电视,度过了快乐的一个月,只有那个月,我们丝毫没有即将各奔东西的伤感。
1994年的时候看巴西,1998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是英格兰的球迷了,不是因为贝克寒姆,只是因为有声第一场外国联赛被我看到,就是英超,那是托特纳姆热刺对阿丝顿维拉,比分好象是5:4,拥有克林斯曼的热刺赢得了胜利,那种酣畅淋漓,和醉人的呐喊俘虏了我,当然还有那致死不渝的忠诚,英国有超过5个级别的联赛,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支持者,低级别联赛球队的球迷也许一辈子都无法看到自己的球队晋级最高级别联赛,更不要说欧洲赛场和世界赛场,但他们依旧每周到场为自己的球队加油,这种忠诚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几代人,这样的支持者哪里寻找,这样的球迷哪里寻找,那时我才知道“中国没有一流的球队,只有一流的球迷”其实就只是一句恭维,那百年浸透的文化,哪里是只有10年职业化的中国球队和球迷所能比拟的,每每当我看到中国联赛之后,充斥着网络上的相互漫骂,我就心寒,因为我知道在中国我永远不能听到那齐心醉人的呐喊,只有全场一齐喊“傻X”时才能感受到一些众志成城。
一球成名中那个墨西哥的小子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英国的足球,海关工作人员是纽卡斯尔的球迷,当听说眼前的孩子是拉喜鹊试训的时候,开心的不行,这样的感觉也许也无法在中国找到,地域而不是球队的分歧,这根本就不是足球。
我突然想去作次欧洲旅行,不为那秀丽的风景,只为去膜拜一下那醉人的呐喊,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