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为民奔走?
“上次全国会议的提案办复率百分之九十九点多,可谁统计过,或者谁征询过满意率是多少,提案所涉及的问题解决了又多少?”这是北京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教育界小组讨论时说的话,“都说正在办,正在办,可问题解决了吗?”和这个委员一起抽烟闲聊天时,他有点不满地对我说。
今天是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的第一天,34个届别的2200多位委员在九个驻地分组讨论贾主席和罗副主席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办复报告,于是向我一样的上会记者们,开车,打车,在星期六的清晨从东四环到西四环外之间奔走,去完成看上去简单但其实极其忙碌的任务。
先去21世纪,那里是教育届别,军警林立,保卫着政治协商的委员们,又是安检,我就琢磨着每天走几次,十天几十次,这安检门别给我辐射出什么毛病来,21世纪饭店似乎有日资,我一直就没什么好感,果然这里的服务人员和如今的教育一样,冷酷的脸,根本就不象外面北京春天的阳光。
开头那个委员说,中国和国外的教育逆差有15倍,只有增加来华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才能逆转这个逆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让民办学校接收留学生,这样才能赚外国人的钱,而教育部呢,私下聊天,居然说制订政策时把民办学校给忘了。我在一旁附和着,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没错,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可我又联想到这个委员的身份,他自己就有好几个民办学校,不让招外国学生,他的汉语学校赚谁的钱呢?
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个教授站着发言,她说她习惯站着讲课了。“艺术人才,还要考数学,荒唐,学了数学,就没时间练功了,没时间练功,那什么成功。”她的逻辑大致如此,她希望教育部可以修改今年新改的艺术专业考生高考时,数学加入总分。她的理由很简单,很多音乐学家,艺术家,一辈子都未必和数学打交道,可我就想,那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有几个能成为什么家呢,成不了什么家,她连简单的文化课都没有,她怎么生活,只能卖艺了!教育部副部长正好和这个委员一个组别,于是这个教授虔诚的将提案交给副部长,副部长也当即允诺,将安排工作人员当面办复此事,我也要到了复印件,这个委员的提案中,舞蹈的舞,一律写成中午的午,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名词尚且如此,的确不能要求艺术家明白太多的文化。
中午的时候,委员们大都遛弯,睡觉,中科院的一位老院士却还在忙着整理提案和大会发言,他痛心疾首如今的教育体制,他看不惯如今已经成习惯的开会、接见等问题,在他看来,科学大会提出的创建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这些习惯了的文化障碍是阻挠创新理想的最大弊端,这些弊端存在,就谈不上什么创新,老院士看不惯的事情很多,他能怎么办呢,只能借助政协委员的身份去提案,剩下的时间,他还要忙他的科技研究。
“我没有什么提案。”这是两位体育届名人的共同答复,他们一个以前掌管着中国体育,一个是为申奥立功的人,在我看来政协会对于他们来说,一定就是个休息疗养几天的会议……
委员们也有自己的博客了,网民可以留言,建言,委员们也说,这是他们采纳民意的新手段,政协里文化人科学家居多,写东西,他们在行,可他们有几个会仔细回复大家的留言呢?
在上午的讨论会上,一个委员带着笔记本电脑,别人讨论的时候,人家在看着火箭队的网上转播,在他看来,火箭的比分,比建言献策要重要的多。
为自己利益提案,明星委员,委员本就是个荣誉称号,明哲保身,不提案,有谁在为民奔走呢?也许只有高龄的老院士和基层的新委员,会正经拿提案当回事,截止到3月3日晚上,提案已经1000多件了,还是开篇那位政协会员的话,有几个提案涉及的问题能够真正解决呢???
把脚放进妈妈烧开的水,回想着和老爸喝酒的场景,想象着兜兜短信“老公,别太累”描绘的画面,幸福感回到了疲惫的身体中,谁为民奔幸福?幸福只有民自己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