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和上海有这样的缘分,虽然我千方百计想和这个号称中国第一的商业城市划清界限。如果我有一次去上海出差的机会,那么在之后的半个月内,我绝对将有第二个机会再去上海,如果第一次去上海是三天时间的话,那么第二次我一定会在24小时之内打一个来回,今年3月是这样,现在的11月依然是这样。好象上天也知道我对上海的不感冒,而让我在满足了好奇心之后,迅速逃离这个城市。
喝饮料的时候,无论春夏秋冬,我都喜欢喝冰水或者加冰可乐,我喜欢那种冰入心脾的感觉,虽然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让很多人陶醉,可我却总嫌那刺眼的阳光会灼伤我本就脆弱的眼睛,我喜欢东北的冬天,甚至干燥的北京秋季,海南的阳光和上海的湿润都让我不那么舒服,因此我宁肯要冷若冰霜的距离,也不愿过分热情的虚假,文化的北京有那种令人陶醉的冷淡,而虚华的上海却有让我厌恶的那份热情,就好象一份可遇不可求的飘渺爱情和一段用金钱换来的露水姻缘一样悠远的距离,虽然在很多时候,这两样都会需要,但保持着这种感觉的分别,也是一个人还拥有灵魂的证明……
一个礼拜内往返上海两次,一次三天,一次24小时,比不上一周往返4次的哥们,但那种对工作的无奈与喜欢感悟不同城市的心愿相比,无奈弱化的多……我喜欢出差,也许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放荡行迹,我喜欢在一段时间之后离开北京,也许是可以肆无忌惮的行走与陌生城市的夜色,我喜欢旅程的流逝,无论是飞行还是远足,也许是可以更长时间的目光呆滞任由思绪飞翔……更多的更多,可能是由于我幼时的一个夸张的理想,我想体验这个世界上所能体会到的一切,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
包头坠机的那天晚上,我从上海乘坐同一个航空公司的飞机回到北京,30多个小时之后,我再次从北京飞去上海……3月的亲泽上海,我写下了《上海就这样从我眼中划落》,11月再次两次体味上海,我将写下这篇琐碎的文字……
第一次坐飞机是在初三的时候,去青海的三个小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起飞时跑道上扬起的水雾,和起飞降落时耳骨的难受,当然还有云层以及透过云层看到的黄色的土地。记得那时正处于青春期边缘的我,对空乘青春成熟的容貌身体,声音所吸引,多次的呼叫空姐,加水,换饮料,印象里是一个皮肤白绽的姑娘,手上还有淡淡的胎记,好象是国航的飞机,不知道那个白绽的姑娘现在在做着什么,她一定不记得那个不停要水,却不着急喝而是目不转睛盯着她动作的那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却一直记得握住杯子的那双有着暗暗胎记的双手。
那次之后,我又近10年没有再做过飞机,直到今年3月起程去上海。重新开始了飞行, 3月到11月的8月间,四次去上海、两次去长春,第一次去海口,第一次去广州,往返16次的疯狂飞行,似乎要把这10年失去的空中旅行机会给补回来.说实在的,我是怕死的,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死亡的问题,总觉得多少年以后,自己离开了世界,身后的事无从知晓非常的恐惧。坐飞机之前,我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听到死、坠机之类的字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听说飞机顺风飞不起来,我最惧怕的就是听到热情的朋友说出“一路顺风”之类的祝福……最经典的一次,是和同事出差,在机场我买了很多杂志,同事问看的过来吗,我说是为了降低做飞机时的恐惧,被同时痛扁……按照数据统计,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发生意外的几率很小,可一旦发生,我们将无从依靠……巧合的是,当11月21日晚上,我从上海红桥机场登上回京的班机,那天的早上8点,包头发生了坠机事件,带着47个乘客生命消逝的飞机和我做的飞机属于同一个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
坐过几次东航的飞机,这家公司与南方航空是我最不喜欢的两家航空公司,傲气的空姐,应付的微笑,差劲的服务,无知不是你的错,把他当作个性就不对了。11月19日到21日的上海第三行,坐了两次东航的飞机,失望,只有这样一个感觉,先是我180的个头,不惦脚,就根本够不到的阅读灯,后是空姐直接剥夺了我对饭食的选择权,一份饭食就飞到了我的小桌扳上,再后就是返程的时候,我的U2的裤子左裤筒上就被空姐倾倒了残水,好在不是开水,要不我性感的屁股上就会为左大腿风险10几个平方厘米的鲜嫩皮肤了,我本不是个随便和女人发脾气的人,面对着长相还算的上清秀的空姐,我只是面无表情的凝视,当我看到她傲气的伪装被无知服务撕掉的时候,看到她惊慌失措的时候,心中的那份不快也烟消云散,嘴角竟有了笑意,就如同站在上海的接头,瞪着眼睛说,上海人我最不喜欢,谁敢递葛,抽丫的一样的快意痛快。
大学的时候演过话剧,那幕《空中小姐》让我收获了掌声和一段美好的经历,空中小姐,一个花团锦簇的名号,无知当作个性,这是对这个名号的侮辱。无知当作个性,这是东航给我印象,就好象那个精明为个性的上海导游将海派文化解释成“海纳百川”一样的无知可笑,上海人做不到,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那样的气质和胸怀……
喝饮料的时候,无论春夏秋冬,我都喜欢喝冰水或者加冰可乐,我喜欢那种冰入心脾的感觉,虽然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让很多人陶醉,可我却总嫌那刺眼的阳光会灼伤我本就脆弱的眼睛,我喜欢东北的冬天,甚至干燥的北京秋季,海南的阳光和上海的湿润都让我不那么舒服,因此我宁肯要冷若冰霜的距离,也不愿过分热情的虚假,文化的北京有那种令人陶醉的冷淡,而虚华的上海却有让我厌恶的那份热情,就好象一份可遇不可求的飘渺爱情和一段用金钱换来的露水姻缘一样悠远的距离,虽然在很多时候,这两样都会需要,但保持着这种感觉的分别,也是一个人还拥有灵魂的证明……
一个礼拜内往返上海两次,一次三天,一次24小时,比不上一周往返4次的哥们,但那种对工作的无奈与喜欢感悟不同城市的心愿相比,无奈弱化的多……我喜欢出差,也许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放荡行迹,我喜欢在一段时间之后离开北京,也许是可以肆无忌惮的行走与陌生城市的夜色,我喜欢旅程的流逝,无论是飞行还是远足,也许是可以更长时间的目光呆滞任由思绪飞翔……更多的更多,可能是由于我幼时的一个夸张的理想,我想体验这个世界上所能体会到的一切,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
包头坠机的那天晚上,我从上海乘坐同一个航空公司的飞机回到北京,30多个小时之后,我再次从北京飞去上海……3月的亲泽上海,我写下了《上海就这样从我眼中划落》,11月再次两次体味上海,我将写下这篇琐碎的文字……
那次之后,我又近10年没有再做过飞机,直到今年3月起程去上海。重新开始了飞行, 3月到11月的8月间,四次去上海、两次去长春,第一次去海口,第一次去广州,往返16次的疯狂飞行,似乎要把这10年失去的空中旅行机会给补回来.说实在的,我是怕死的,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死亡的问题,总觉得多少年以后,自己离开了世界,身后的事无从知晓非常的恐惧。坐飞机之前,我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听到死、坠机之类的字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听说飞机顺风飞不起来,我最惧怕的就是听到热情的朋友说出“一路顺风”之类的祝福……最经典的一次,是和同事出差,在机场我买了很多杂志,同事问看的过来吗,我说是为了降低做飞机时的恐惧,被同时痛扁……按照数据统计,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发生意外的几率很小,可一旦发生,我们将无从依靠……巧合的是,当11月21日晚上,我从上海红桥机场登上回京的班机,那天的早上8点,包头发生了坠机事件,带着47个乘客生命消逝的飞机和我做的飞机属于同一个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
坐过几次东航的飞机,这家公司与南方航空是我最不喜欢的两家航空公司,傲气的空姐,应付的微笑,差劲的服务,无知不是你的错,把他当作个性就不对了。11月19日到21日的上海第三行,坐了两次东航的飞机,失望,只有这样一个感觉,先是我180的个头,不惦脚,就根本够不到的阅读灯,后是空姐直接剥夺了我对饭食的选择权,一份饭食就飞到了我的小桌扳上,再后就是返程的时候,我的U2的裤子左裤筒上就被空姐倾倒了残水,好在不是开水,要不我性感的屁股上就会为左大腿风险10几个平方厘米的鲜嫩皮肤了,我本不是个随便和女人发脾气的人,面对着长相还算的上清秀的空姐,我只是面无表情的凝视,当我看到她傲气的伪装被无知服务撕掉的时候,看到她惊慌失措的时候,心中的那份不快也烟消云散,嘴角竟有了笑意,就如同站在上海的接头,瞪着眼睛说,上海人我最不喜欢,谁敢递葛,抽丫的一样的快意痛快。
大学的时候演过话剧,那幕《空中小姐》让我收获了掌声和一段美好的经历,空中小姐,一个花团锦簇的名号,无知当作个性,这是对这个名号的侮辱。无知当作个性,这是东航给我印象,就好象那个精明为个性的上海导游将海派文化解释成“海纳百川”一样的无知可笑,上海人做不到,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那样的气质和胸怀……
前一篇:最长的一天(各方责任)
后一篇:厕所也是一种风景(前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