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坚百年诞辰展领衔,五一期间六大展览集体亮相浙江美术馆
| 分类: 文化/读书 |
今年是浙派人物派“开山五老”之一的李震坚先生诞辰100周年,4月26日,由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承办的“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展览依托于李震坚家属捐赠与中国美术学院校藏作品,展出《妈妈的新课题》《井冈山的斗争》《在风浪里成长》等100余幅李震坚先生创作的反映时代风貌与民族性格的佳作,展现他对于中国人物画创新之路的启示意义。
李震坚(1922-1992),浙江缙云人,天资聪颖、勤恳诚朴,自幼能书擅画。1947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画科,先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诸乐三等学习传统中国画,后又师从莫朴学习素描、油画。1950年毕业后作为研究生留校,兼任绘画系教学工作,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在数十年教学的生涯中,李震坚专攻写意人物画,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出版有《李震坚画集》《李震坚国画人体》等,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创新之路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板块:
一、“浙派人物开山祖”展示李震坚先生早年从家乡缙云到国立艺专学习时期的传统中国画作品。其中首次面世的1948年册页18张《石法》谱图展现了他扎实的笔墨功底,1955年《问路》代表了浙派人物画语言探索的初步成果;
二、“传神妙笔绘巨作”集中呈现李震坚先生的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妈妈的新课题》(1960)《井冈山的斗争》(1960)《在风浪里成长》(1972)等大型创作将时代风神与民族性格,代表了浙派人物画高峰时期的成就;1962年《维吾尔族老人》《拉卜楞青年》等展现了人物造型与笔墨融合的精度;1980年代的水墨人体画系列展示了李震坚先生晚年艺术探索、攻坚克难的成就。
三、“生活蒙养筑根基”展示李震坚先生的速写作品。海量的速写不光见证了李震坚先生踏遍大江南北的足迹,更有力地所说着热爱生活、扎根生活、贴近群众才是李震坚先生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在风浪里成长,197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妈妈的新课题 1960年 146x79cm 浙江美术馆藏
维吾尔族老人 1962 54.5x39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拉卜楞青年 1962年 73x45cm 浙江美术馆藏
女人体 1980年代97x75cm 浙江美术馆藏
竹报平安 1983 96x44cm 缙云李震坚艺术馆藏
本次展览中,除了来自民间收藏的李震坚早期作品,中国美术学院校藏的李震坚《井冈山的斗争》《在大风大浪里成长》《凤凰山下十姑娘》《细流汇江海》《驯马图》等十余件创作也将首次公开亮相,尤其值得关注。李震坚对于大型创作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他经常会绘制多个版本,以择其优者。本次展出的中国美术学院校藏作品正是李震坚代表作的“孪生兄妹”。它们清晰、多维地创作展现李震坚不断锤炼、反复斟酌的创作过程,是他精益求精、永不放弃的精神体现。
李震坚先生是少有的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中国画画家,这得益于他幼年严格的国学教育。本次展览展出数件李震坚早年的花鸟画作品,并结合其西画素描习作,来探讨浙派人物画造型与笔墨的根脉。
另外,浙江美术馆其他5个展览也在五一期间面向公众开放:
图式与超验——陈坚、朱塞佩·莫迪卡双个展(时间:4月26日—5月25日,地点:浙江美术馆4号厅)
激扬文字——毛泽东诗词名家书法展(时间:4月26日-5月28日,浙江美术馆7号厅)
象征与叙事——陈涛雕塑作品展(时间:4月7日—5月10日,地点:浙江美术馆1/2号厅)
“南山138”浙江青年当代艺术推广项目之潘子申:虫洞引力场(时间:4月26日—5月26日,地点:浙江美术馆10号厅)
回望与拓展——邬继徳作品展(时间:4月29日-5月15日,地点:浙江美术馆5/6号厅,天光长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