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罗训班”60周年,博巴和14个学员的师生展在杭开幕

(2020-09-28 19:11:18)
分类: 文化/读书
http://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3921e3aba7614fbca1eca53fb1b91fd8

海报取自博巴为14位罗训班成员的画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有个“马训班”,国家文化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从前苏联请来了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油画的中坚力量。当时中国美院的前身浙江美术学院也受委托,开了一个“罗训班”,从罗马尼亚请来了著名油画家埃乌琴·博巴。

1960年10月,根据中、罗两国的文化交流协定,博巴和夫人受罗马尼亚文化部的派遣,来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主持罗马尼亚油画训练班即“罗训班”的教学,为期两年。学员由全国八大美术学院选派青年教师以研究生的要求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他们是天津美院的张世范、边秉贵;四川美院的夏培耀;西安美院的王国伟、王天德;湖北艺术学院的彭述林;中央美院的毛凤德;鲁迅美院的关维兴、刘力;浙江美院的金一德、徐君萱、陈天龙、陈达青和周和正。

2020年9月28日,国庆中秋长假前夕,“从不可见开始:埃乌琴·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展出到10月28日。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罗训班”师生展,2008年和2009年,“罗训班”作品展览曾分别在嘉兴和浙江美术馆举行。

 

http://p1-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f46458048baf4462b428102cdcf05f65

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大使巴西尔·瓦西利克· 康斯坦丁内斯库致辞

http://p9-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b9e726a3bc4540d89b4d34fbbdbdccac

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接受纪念银币捐赠

 

http://p6-tt-ipv6.byteimg.com/large/pgc-image/5779a4b366ff4df78382f0ac86da0db5

罗训班学员陈天龙、金一德、夏培耀、关维兴和大使、翻译留影(从左至右)

2020年是罗马尼亚专家油训班60周年纪念。本次展览以罗训班教师埃乌琴·博巴(Eugen Popa)和夫人吉娜·哈其乌(Gina Hagiu)在60年代的教学和创作为主线,以罗训班学员的课堂临摹和后期实践为支线,尤其以中国美术学院绘画教学实践为脉络,延伸至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绘画创作和实践面貌。

此次展览是时隔60年后对博巴作品、罗训班文献、学员作品及后续影响较为完整和全面的展现,既是对中罗文化交流重要历史的回溯,也是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当代绘画的梳理和呈现,具有独特的视角和价值。展览展出博巴夫妇作品共计134件,罗训班学员作品43件,馆藏现当代绘画作品15余件,以及相关公文、笔记、书信、照片、明信片等珍贵文献资料原件及复制件。其中博巴家属捐赠作品60件,文献2件,罗训班学员捐赠作品27件,文献3件/套。

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大使巴西尔·瓦西利克· 康斯坦丁内斯库在开致辞中讲到,“2019年是中国和罗马尼亚建交70周年。罗马尼亚虽然是国际上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三个国家,却是第一个和新中国有外交往来的国家、第一个和新中国签订文化协定的国家。罗训班就是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的见证。这种交流也是一种双向交流,博巴回国后,也把中国的文化带到了罗马尼亚”。

大使还将罗马尼亚国家银行为庆祝两国建交70周年特别制作的纪念银币捐赠给中国美院。纪念银币共300枚,捐赠的这枚为第39枚。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以充满激情和深情的致辞,向博巴“这位不在现场、却无时不在现场的艺术家表示深深的敬意”。他认为博巴艺术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重视分析的理性、重视语言的表现、重视自然的诗性。1978年考入中国美院油画系的许江,是罗训班学员金一德的学生,博巴的艺术自然也深深影响了他。

博巴故乡罗马尼亚萨尔瓦辛市的市长,以及博巴的侄女和曾侄女,特别为这次展览录制了祝贺视频,带来了来自罗马尼亚美丽的穆雷山谷的问候。这是博巴从小生活的地方,也是他最后的安息之地。1996年博巴去世,2013年他的妻子去世。夫妻俩没有子女,他们的部分作品捐献给了萨尔瓦辛博巴纪念馆,部分作品捐献给了中国美院。

罗训班的14位学员,至今健在8人,开幕式上来了6位,他们是:金一德教授、陈天龙教授、刘历教授、夏培耀教授、王国伟教授和关维兴教授,以及家属代表。他们都从各地赶来。中国美院老教授金一德发言时非常感慨,“参加罗训班时,我25岁,现在已经85岁,真是百感交集,很难用语言表达此时的心情。但有一点是始终不会变的,就是我对博巴的崇敬之情、感恩之情。他对当时单一化的中国油画走向多元,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温州的陈天龙教授认为,博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不是技法,而是让自己知道艺术到底是什么,“博巴什么都能画,什么都可以拿起来画,所以真正的艺术是没有界限的,艺术是不应该被框框束缚住的”。

埃乌琴·博巴的艺术思想和教学体系不仅直接为学院培养了重要的艺术创作者和教育者,而且泽被启迪了一代代后学,拓展了中国当代绘画的语法和内核。起源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的“八五美术新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国画、书法、戏曲、手工艺等中国传统文化也对博巴夫妇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创作方式,更坚定了探索多元和民族化创作的信心。

1962年回国后,博巴夫妇用在中国创作的一系列中国主题的艺术作品在罗马尼亚举办了巡回展览,获得广泛好评。而“罗马尼亚专家油训班”也成为中罗文化双向交流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