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祝福|回顾2018。拥抱2019!

分类: 杂弹 |
西方人在迎接新年的午夜时,会唱响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英文是Old Long Since),意思是逝去的年日,象征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岁。
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形成了每年的最后几天写一篇迎接新年,每年的春节前写一篇迎接农历生肖年的习惯。元旦是真正的全球面对跨年的节日,意味着一年的结束。春节是对中国人而言,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对于我个人来说,跨年显然更为重要,是对一年的回顾和总结,为了来年更好地前行。这一年,自己做了什么,为别人做了什么?自己有没有进步,对他人有没有付出和奉献?
2018,我的职业生涯和艺术开始深度牵手。
报道艺术新闻,其实很早就开始了。2010年我们和现代传播集团合作推出《时尚周末》,派给我的任务就是跑艺术线。我开始跑杭州大大小小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报道展览动态。
那时艺术在一期报纸中并不占多大的篇幅,最多一个版,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文化和影视上面。这样持续了几年。和现代传播取消合作后,报社重新回归广播电视报,虽然重心依然放在影视文化生活类的报道上,但开始有专门的版面开辟来报道艺术人物,慢慢地,艺术报道的比重越来越大,艺术品开始作为文广集团五大项目之一的一个项目在运营。
于是今年一开始,在每个月月底的时候,我们开始推出艺术月刊,每期会在封面刊登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内文是艺术家专访报道,再加上和艺术相关的各种栏目组成。
这样持续做了5个月,到6月,艺术周刊自然而然地提上日程。从广播电视报到时尚周末,再到艺术周刊,可以说报纸和经营始终紧密结合。
今年做了5场雅集,我参与了3场,这些雅集请到多位艺术家现场创作,每位艺术家回馈两个版的宣传。于是下半年,我开始频繁接触艺术家,给他们做宣传。一开始,我还是很认真地去采访报道,到后面,已经没有精力每周写好几个艺术家了,基本以供稿为主,但是在这样频繁的接触过程中,我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学习却上了一个台阶。
中国传统书画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学养,以及专业的美术理论知识。艺术家们都是理论高手,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艺术记者,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今年的重点原创文章,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同事一起专访了十多位艺术家,从第一个编辑的川美的何多苓开始,杨参军,焦小健,张远帆,管建新,许江,池沙鸿,李杭育,陆琦,周刚,吴静初,李秀勤,辜居一等。这些报道基本是面对面专访的形式完成,报纸配合微信号,两种版本,特别是微信号的转发量和阅读量还是蛮大的。
其中艺术界的新三级学人报道,又是我们的重点。循着朱叶青写的《那年那天》的足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和图书中的这些美院77、78级学生相遇,感觉还是挺奇妙的。倾听他们一路走过来的故事,时光就浓缩在那一篇篇文章中。
今年因为报道的原因,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杭州艺术盛会,3月杭州收藏品市场的春季文博会,4月的国美90周年校庆,和平会展红木家具展上的天下艺家瓷画展,5月浙江展览馆的杭州艺博会,11月和平会展的西湖艺博会,天下艺家特邀展,秋季文博会,12月浙江展览馆的文化消费节……
今年6月开始,还参与了《杭州环保》双月刊杂志,因为精力不够和经验不足的问题,双方的合作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明年能够顺畅,取得双赢的效果。
今年6月底开始,在优图云学院上参加职称学习,完成学分学习。7月份几乎花了一个月时间整理职称材料,写各种大大小小的职业总结,终于完成了主任编辑的申报,这应该也是职业生涯最后一次申报职称。
今年8月9月,参加了几次杭州职工文化中心素描课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以后一定会多参与。通过报道书画家,我认识到:如果要练中国书画,要从硬笔书法开始,硬笔写好了,才有可能写好毛笔书法。正楷写好了,才有可能写其他书体。很多书画家都说,练好了书法,学画就很容易,因为中国书画都是关于线条的艺术。一幅画里面不能缺少一幅好字,先学好字再学画,也是非常自然的一个过程。
如果要学油画,那么从素描开始,铅笔、钢笔都可以是素描,但最基础的,还是铅笔,可以反复擦写修改。素描学的是立体感。
工作之外,今年个人所做的事情也回顾了一下。
4月,在集团参加急救知识学习,拿到救护员资格。但在平时生活中要多运用,不然就忘了。
5月,开始报名集团羽毛球俱乐部,每周一晚上学习羽毛球基本功,纠正自己一直以来打球的野路子。第二期的第七次课时,由于用力过猛,网球肘发作,没法参加集团的羽毛球比赛。第四期继续报名,按照身体状况,每周一能够坚持打一次就不错了,不宜打得过多过猛。
10月28日,参加集团运动会。因为偷懒,报的是最省劲的实心球和指压板跳绳,结果输得一塌糊涂。没有在跑步方面拼搏一下,轻松的项目自然是平淡的结果。倒是代替同事参加混合投篮,投进六七个球,算是个安慰。
11月18日,参加三门中学校庆。这次两天的返乡,看了听了蛮多的故事,也写了一篇文章。
12月,连续三个礼拜去了三次医院,第一次拍片,血检;第二次拔左边的智齿;第三次拔右边的智齿。解决了9月底体检后医生提出的牙齿问题。其实今年7月生日那天,已经用纳米树脂补了两颗有点蛀虫的门牙。希望自己以后更注意口腔卫生。
今年在写作方面,并没有停笔。
今日头条给个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在今日头条发布147篇文章,当然大部分是工作文章。新浪博客、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三个自媒体平台,各有特色,我也都在用。博客内容最全,栏目分类吸引我。头条得到平台的推荐,关注度还可以,这一点吸引我。微信号是为了熟练运用微信号的发布,主要在上面发布电影文章,视频链接功能吸引我。
今年将工作重心向艺术报道转移后,我就意识到,电影将不再是我写作的重点。但这么多年的迷影经历,我终归要为自己的观影生涯作个总结。2017年底推出电子书《美国游记》后,我马上开始整理第二本电子书《我不是娱记:100位人物访谈录》,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分影视篇、音乐篇和戏剧篇、文化艺术篇三本,2018年5月开始在蓝狮子合作的亚马逊、豆瓣阅读、多看等阅读平台上线。
这本书完成后,我开始整理电影书。
这一年,豆瓣电影告诉我,我记录了55部电影,其实更多,有些老片子看过之后并没有记录。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整理了自己的精华影评.而很多买了之后没有看的碟片,下载在电脑里的电影,是我国庆期间和之后的日子集中消化的。国庆节没有出门,基本在看碟片,一天看好几部。12月份又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把剩下的一些看完,重点是小津安二郎的几部电影,宫崎骏的几部动画。
有一些碟片已经读不出来,就算了。有几部在电脑里下载的,也实在没心情再看了。现在看电影的兴趣已经弱化,特别是影院的新电影,大部分是娱乐和消遣。我知道明年会看得更少。但是电影作为生命中曾经的重要事情,我必须以一个仪式来结束它。
消化掉的老电影,有些不错的,又写了几篇影评,加入书稿中。这样,我基本就写完了自己想写的电影。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能出版纸质书,但从各方面的消息来看,出版纸质书非常困难,如果依然是电子书,我并不着急着出版。
终于赶在2018年结束前,完成自己计划要完成的看完碟片的任务。一步步地按着自己的计划做,卸下一个个包袱。我的精力,只够做那么多事。
2019年的计划,会继续整理文章,打算整理散文、诗歌、阅读、杂谈、旅游等过去写的精选文章。梳理过去的文章,是寻找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脉络的一个过程,也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明年的重点会是看书和学习,要学的东西很多,琴,书,画。随着年纪的增大,不再喜欢看娱乐的比较浅显的东西,想多看看思想性的有深度的内容。以前带孩子看电影的时候,孩子他爸老是批评我,看电影没意思,很无聊,都是视觉效果,没有思考,不如多看书。
我听了会非常生气,总觉得和他没有共同语言。看电影没有思考尽管有些偏见,但是和书本比起来,确实是流于视觉效果。没必要看得太多。
这一年的文章看下来,有这样的体会:你的阅读深度决定了你的思想高度,也决定了你写文章的高度。
2019,继续和信仰亲近,它是我力量的源泉。从2016年受洗后开始,每年在年底的时候会买一些圣经日历和海天台历、月历等送人,送老师,送同学,送朋友,送病人。既是传福音,也是新年的问候。2018年11月,孩子他爸在思澄堂买了十多本圣经日历和十多本海天台历,我都送人了。我自己每年也会在以勒书房买一些月历和信仰方面的小礼物送人,和一般的礼物比起来,我觉得信仰方面的礼物更有意义。2018是圣经和合本出版100周年纪念,和合本是在中国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版本,帮助了无数人。
和合百年,主恩绵绵。2019继续与神同行,活出荣神益人的光芒来。祝福每一位朋友。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23)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