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二代”郭超英:谦逊温润的艺术杂家

(2018-08-03 15:15:25)
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

撰文:小洋楼 版式:沈如意

郭超英◆人物名片

郭超英,号古豪,1958年生于杭州。现为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计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等。

长期从事金石书画艺术书籍、刊物、报纸的编辑工作,现为西泠印社大型学术社刊《西泠艺丛》执行副主编、编审。作品被全国政协、中央电视台、中国工程院等收藏。

//////////

郭超英老师看上去内敛文静,但交流起来,却是幽默风趣。从1985年进入西泠印社担任《西泠艺丛》杂志编辑,到2015年担任执行副主编,他已经为这份刊物默默耕耘了30多年。所以说起自己的身份,他认为首先是“编辑”。

《西泠艺丛》现在一个月出一期,作为西泠印社的一份学术期刊,每月都会推出一个金石书画专题,郭超英负责从策划到约稿再到编校等工作,非常忙碌,“我90%的精力是用在编杂志上,其次才是书画创作”。

和父亲郭仲选合影

郭超英的父亲是书法大家、曾任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的郭仲选,郭超英小时候就在西湖边(圣塘闸)长大,深受西湖山水和西泠印社文化的滋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和一帮小伙伴在吴昌硕生活过的观乐楼里手拓印谱,一天下来,能手拓一百多个边款,“手拓印谱这种形式至今还有很多人喜欢并收藏,就像书画复制品无法和真正的书画作品相比一样,手拓印谱的质感也是机器印刷的印谱所无法比拟的”。

手拓印谱一年后,郭超英到杭州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在《杭州日报》印刷厂工作了8年,后来又回到西泠印社,担任《西泠艺丛》编辑,可以说,他和西泠印社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西泠印社》

杭大中文系毕业后,郭超英又分别到中国美院国画系、书法系深造。他在书法理论上师承书法理论家殷荪,山水、花鸟启蒙于卓鹤君和闵学林,又受教于卢坤峰、舒传曦,在艺术评论、书法、国画、篆刻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编辑这份工作,注定了自己是个“杂家”,因为要和各行各业、各种作者打交道,需要各方面都懂一些。

《郭仲选先生小像》

作为名门之后的“艺二代”,郭超英显得格外低调,不求闻达,在编辑这个被称作是“为他人做嫁衣”的位置上一干就是30多年,可以说和父亲严谨的家教分不开。当年他被推荐到西泠印社任社刊编辑时,父亲就对他的工作提出两个条件: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所以第一任何时候都不能向领导提要求,只能埋头工作;第二不能主动提出加入西泠印社。所以郭超英是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在西泠印社工作了近20年后,才成为印社社员,以实力获得大家的认可。

《西子之春》

郭超英从小喜欢画画,小时候他曾跟着女油画家姚峭丽学习水彩和水粉,所以他的国画有着西洋画的功底,又喜欢取材于生活,强调生动感,属于当代文人水墨的风格。勾擦皴点染这几种国画技法,他擅用“染”,所以看他的国画作品,底色经过层层晕染,有虚实有深浅,富有层次感。他画得最多的自然是西湖山水和西泠印社,因为最熟悉,曾办过“西泠寻梦:郭超英西泠山水个人作品展”,从各个角度展现孤山西泠的湖山石塔、亭台楼阁等人文风貌。

书法则是承蒙家学,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郭超英说自己更喜欢篆书,书风也比父亲更“野”一些,“篆书更接近象形文字,就像一幅画,写象就像一头象,写马就像一匹马,和国画更加匹配”。

《孤山联》

金石印学更是他接触了几十年的专业工作,印章看得多了,他一眼就能看出水平高低。找上门来求印的人不少,他却称自己只是篆刻方面的“票友”。虽然诗书画印兼擅,但郭超英幽默地称自己是“四流书画家”,他希望今后等新人接班后,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创作时间。

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谦逊低调、顺其自然是他的本色,就像他一直强调的,“我只是一个杂家,不敢以艺术家、书法家或篆刻家自居。一个人的风格也是自然形成的,不用刻意追求,每个人都是天生不同”。

郭超英作品欣赏

吾爱西泠

烟雨梦回江南

《暮归》

《春晴》

《空谷幽兰》

《湖上春来》

《九溪探幽》

《柏堂》

《竹阁》

《龙井山泉》

《放鹤亭》

《瓶花》

《汉三老石室》

《西泠印社北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