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近传统文化,朗读是非常大众化的方式

(2017-02-27 08:26:17)
分类: 杂弹

https://p.pstatp.com/large/17ef0002497b60a40574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撰文:小洋楼

​通过吟诵,我们体验到诗词里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和平仄押韵。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书信里传递的传统家风、美好情感和时代故事。通过诵读,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韵味和文学的美好。如果说文字是平面的,那么因为有了声音的加入,它们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有生命力。


今年初开始,文化类综艺节目突然成为爆款。

其实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了一段时间的蓄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有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去年初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就吸引了不少人观看,女博士陈更也赢得了不少关注。

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今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到街知巷闻。紧接着,以书信为主题的《见字如面》火了,接下来,以朗读文学作品为主题的《朗读者》也火了。

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重新发现了诗词之美,那么,《见字如面》是让我们重新发现了书信之美,《朗读者》让我们重新发现了文学之美。

这些可以说都是“电视里的文化课”,它们的火爆说明了人们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渴望亲近经典,浸润在美好文化的滋养里。

说到《朗读者》这个名字,我们会想到另一部经典电影《朗读者》。凯特·温丝莱特主演的汉娜并不认字,她邀请一个男孩为她朗读文学作品,通过这个方式亲近经典,而男孩一直不知道她其实是文盲,直到战后的一次审判,他和法庭上的汉娜重遇。可以说,亲近经典文学,朗读是一种更大众的方式,中外都一样。

《朗读者》是通过经典名篇传递朗读者自己的故事,经典也得以常读常新。

不妨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了?有多少人每天捧着手机、iPad刷微信、刷朋友圈、刷各种各样的群、刷各种订阅号。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些碎片化的阅读上,却没有好好沉下心来精读一本书,或者是书写一封信、一篇文章,我们离开这些美好的传统已经太久了。

通过吟诵,我们体验到诗词里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和平仄押韵。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书信里传递的传统家风、美好情感和时代故事。通过诵读,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韵味和文学的美好。如果说文字是平面的,那么因为有了声音的加入,它们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有生命力。

也可以说,虽然我们现在看似需要借助电视这种大众传播节目,来吸引人们关注诗词、书信、文学这些本应该用来阅读的文字,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阅读通过有声的方式,得到了另一种艺术加工,从而变得更加大众化。这对于传播经典来说,不啻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

当然,传承经典也需要创新,当经典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我们不妨走得更远一些。从背诵诗词到创作诗词,从朗读经典到书写创作,重拾书写和阅读的乐趣,让它们为我们日常所用,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经典就不会走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