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的情诗,美好的纯真年代

(2016-12-14 09:18:01)
分类: 散文小说

美丽的情诗,美好的纯真年代

注:本文是应纯真年代书吧成立16周年纪念而写

纯真年代书吧,在我心中是美好的代名词。我会一直记得,2012年春天,在西湖边桃红柳绿的日子里,我走上了236级台阶,走进宝石山绿树丛中红窗白墙的书吧,对书吧主人朱锦绣做了一次采访,刊登在《时尚周末》生活家版面上。

我们《时尚周末》曾经有个生活家栏目,做过朱锦绣的采访,开在宝石山上的纯真年代书吧,作为西湖的文化客厅,一直由她出面接待媒体采访。2012年4月,在非常美好的春天,我第一次走进纯真年代。和我一起去的摄影师告诉我,他之所以知道纯真年代,是因为我们报社另一位来自武汉的摄影师非常喜欢来这里,经常是在下午的时间,到这里翻一本书,喝一杯茶,然后缓缓归。

 纯真年代2000年的时候开在文三路,为什么会有这家书吧?当时朱锦绣还是杭州商学院(现在的浙江工商大学)的英文老师,因为罹患癌症提早退休,她的爱人盛子潮倾其家产开了家书吧,只为了完成妻子的一个心愿。因为朱锦绣说过,自己一直喜欢林徽因时代的太太客厅,喜欢家里高朋满座。后来文三路修路,书吧在朱锦绣向有关部门的呼吁之下,得以搬到宝石山。此后,这里成为许多著名文人作家的聚会地。

那天我采访朱锦绣,快结束时盛老师回来了。虽然我没有和他交谈,但是看得出他非常忙碌。当天他和南派三叔等一拨作家在二楼好像一起在讨论微文学创作评选,我们采访到天黑,朱锦绣老师热情地请我和摄影记者在书吧里用餐,本来可以在二楼和盛老师他们坐在一起吃饭,但因为坐不下了,于是朱锦绣老师单独在一楼陪我们。事实上,书吧的饭菜非常美妙,有很多人都是在这里边看书边吃饭喝茶,度过美好的一天。

 那天吃饭结束,下起了微雨,我们拾级而下,又是和南派三叔几位一同下山。一路撑着伞,夜雨中的宝石山和西湖别有一番味道。

在纯真年代书吧里,挂着莫言为书吧所题写的对联:看山揽锦绣,望湖问子潮。纯真年代四个字为韩美林所写,夫妻俩不知道陪伴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合影。在书吧里坐坐,你会发现几十年来的照片贴在一面墙上,成为书吧的一个特色。这些照片见证了盛子潮和朱锦绣走过的纯真年代,白衬衫,棉质裙子,一切都是那么干净美好。

他们的爱情故事,同样属于那个纯真年代。他们是厦门大学的校友,一个是中文系研究生,一个是英语系高材生。一个来自杭州,一个来自温州。第一次见到朱锦绣,他说:你让我想起了一首唐诗。他想追她,问过很多次,她却不肯正面回答。他说选择吧,把门关紧,或者,让门敞开,她回答心灵的门已经为你敞开,你不进来,怪谁呢?

 我有个在新西兰留学的实习生曾经告诉我:我有两个朋友是在纯真年代认识的,他们婚礼之前,我们去纯真年代拍了照片,然后把婚礼现场的布景做成纯真年代书吧的样子……纯真年代的影响也在于此。

2013年8月29日,盛子潮因病去世,我写过一篇《告别盛子潮 留住纯真年代》的悼念文章。2013年9月28日,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褚树荣老师来杭州,我们一群在杭州的他的学生提议在纯真年代相聚,选在二楼,望出去就是明月清风,树影婆娑。我们还听到楼下传来悠扬的小提琴声,我问了朱锦绣老师,原来拉琴的是她的哥哥,因为盛子潮去世没多久,他过来陪自己。那次在朱锦绣老师脸上,我看到更多的是乐观和坚强。

那个夜晚,师生畅聊,褚老师还给同学们签送了他的图书《何处是家园》。离别前合影,背景就是作家张抗抗为纯真年代的题词。这张师生同聚的照片至今是褚老师微信里的封面照片,可见他也是多么喜欢!

    后来,当有老师或同学来杭州时,我经常会提议到纯真年代聚会。而每次去纯真年代,几乎都能碰到朱锦绣老师。那次她得知我们是三门师生的聚会,就笑着告诉我:我这里有很多三门人,他们经常到这里聚会。这些“老乡”,多是一些在杭州生活工作的文人朋友,比如三门籍作家任峻、三门诗人韩星孩、三门籍文学评论家郑翔等。喜欢纯真年代的,也大抵是文艺青年、文学爱好者、文化工作者。
   2015年底,朱锦绣老师在微信里发过盛子潮当年一首手写的情诗《新婚之夜的情诗》:

有一个字,埋在心头已很久很久,

很久很久,却没有一丁点儿生锈;

有一句话,已经说了千遍万遍,

千遍万遍,却仍然没有说够;

有一支歌,被一代代的人歌唱过,

今后,还将被一代代的人唱着;

有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被我爱上了,

爱上了,就永远永远也不分手。

——献给我的妻子,亲爱的绣

手写体,加上动人的诗句,我被深深打动了。我甚至手抄了一遍,因为这样的诗句,惟有手写,才更显质朴和动人。我甚至认为,这首诗如果能够谱成歌,一定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情歌。因为这些诗句,属于代表纯真的七八十年代。

后来,我转了一篇朱锦绣老师怀念盛子潮的文章《诗意的子潮》,一位大学同学看到了,还留言说“看到最后竟然看哭了,因为想起了也是五十多岁离世的父亲”。

如今是盛子潮和朱锦绣的孩子盛厦帮助母亲打理书吧,虽然我没见过盛厦,但在朱锦绣老师的微信里已经多次过,她也和我讲过盛厦这个名字的由来。那时为了纪念她和盛子潮在厦门大学发生的爱情,他们的儿子就取名叫盛厦Sunshine。

纯真年代的故事在延续着。来到纯真年代,就像回到白衬衫白球鞋的纯真年代,回到学生年代,回到简单而美好的青春。在山林间浑然忘我,尽享天地之乐。我想这也是它为什么会被列为同学亲友叙旧聚会的上佳之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