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故宫修文物》挤进贺岁档,匠心精神就是坐得住

(2016-12-08 01:49:01)
分类: 电影

《我在故宫修文物》挤进贺岁档,匠心精神就是坐得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12月16日全国上映,上周六,全国十二城巡回路演杭州站在杭州传奇奢华影城举行,导演萧寒、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和徒弟亓浩楠一起出席了活动,“老师傅”王津的受欢迎程度竟然不亚于明星。

 

《我在故宫修文物》挤进贺岁档,匠心精神就是坐得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

今年1月,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播出,豆瓣评分高达9.4分,在B站也取得超高的人气,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和《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以后,大电影版《舌尖上的新年》在年初上映的情况相似,《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大电影版也选择在贺岁档上映。

大电影讲述了在深宫大院上班的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文物修复师属于故宫文物科技部,按照修复文物种类的不同,又分为木器组、青铜组、金石钟表组、书画装裱组、综合工艺组、书画复制组等,每个组都有若干位修复师出镜,聊聊他们眼中的“文物复活术”。金石钟表组的王津师傅16岁进故宫,一呆就是39年,连工作的房间都没换过。80后的亓浩楠在金石钟表组工作了近11年,妻子陈杨也是位文物修复师,做的是缂丝修复。

木器组的屈峰说话幽默,他在里面提到中国人非常重视的“格物”理论:用人来感受物,以物来推导人,制物的过程中承载了人的感受和审美认识,所以修文物的过程也是认知文物的过程。文物是死的,但有人的精神在里面,就变得鲜活起来,所谓画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上班,下班,打卡,锁门。故宫的红墙琉璃瓦,老宅门,斑驳的树影,满地的杏子,慵懒的流浪猫……老师傅们逗鸟喂猫浇花打杏等生活的日常也在镜头下缓缓呈现。电影在最后交代了故宫文物科技部不久后将搬到北京的西河沿,老师傅们也即将告别他们熟悉的宅院平房生活。

 

《我在故宫修文物》挤进贺岁档,匠心精神就是坐得住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匠心精神就是坐下来做喜欢的事

电影版导演是曾拍过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的浙江工业大学老师、杭州人萧寒。他表示大电影重新进行了剪辑和补拍,剧版重匠人精神,电影版更着墨于传承。电影版去掉了旁白,因为他认为:“电影和电视是不同的呈现状态,电视版用旁白是为了给观众作引导,电影版去掉旁白是为了留下更多空间让观众去感受。”电影版由于时长的限制,有些人认为“不够看”,叙述方式也比较散,萧寒这样表示:“纪录电影这个类型真正被观众了解和接受依然道路很长,平缓朴实的叙事方式和散文式的结构,没有旁白引领的群像呈现,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投入来感知。”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恭谦。《我在故宫修文物》今年的火爆和守望传承传统文化、匠人精神的耐心和恒心打动人有关。王津师傅表示自己所理解的匠心,就是“这份工作你喜欢,就能坐下来,坐下来就能做好,所以年轻人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所谓匠心,“无他,惟坐得住耳!”正是这样“择一事,终一生”的态度,让这些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老师傅们令人肃然起敬。

12月16日,《我在故宫修文物》《生门》两部纪录电影将和张艺谋的商业大片《长城》同日上映,这在12月贺岁档很少见,也注定让影市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