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承中国文化,傅抱石弟子吴云发讲傅派艺术

(2015-05-13 23:09:08)
分类: 西泠

传承中国文化,傅抱石弟子吴云发讲傅派艺术

        “再过几百年或几千年,有些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几百年几千年后的同胞?”

“又有什么东西,足以表白现时代的民族文化?”

“笔杆子同样要有文化担当,对这个社会负有文化责任感。”

5月9日下午,在新开业不久的西泠印社集团龙游路分店内,国画巨擘傅抱石最得意的门生吴云发老先生为在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傅抱石艺术传承及鉴赏”的讲座。这也是西泠印社的社交平台“孤山会”为收藏家、艺文爱好者所组织的一次艺术鉴赏活动。

 

傅抱石(1904-1965),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尤以山水画见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人对作为美术史家的傅抱石逐渐淡忘,他的美术史学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行渐远。这次,吴云发作为傅抱石先生的嫡传弟子,应西泠印社的邀请举办“傅抱石艺术传承及鉴赏”讲座,本意就是要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传承与鉴赏傅抱石的“傅派”艺术。

 

关于傅抱石的艺术历程

1904年10月,傅抱石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贫苦家庭,少年时代饱受艰辛,当过瓷器店学徒和补伞匠,所以吴云发老先生说:“谁生来就会书写作画?都是和后来的勤奋和努力分不开的。”

早年由于家贫,所以傅抱石在读书期间和后来教学期间一直以篆刻为主要的谋生工具,他有一方印章叫“印痴”,说明他成了篆刻的痴迷者。

除了对印刻有很深的造诣外,傅抱石还是20世纪中国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实践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传承、改革与创新,勇于探索,勤于创作,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画作。他的绘画卓而不群,山水画元气淋漓,人物画苍茫高古。而在傅抱石的晚年,他结合生活,紧随时代,大胆革新,赋予中国画以新境界、新思想、新笔墨、新内容,成为新中国画的杰出代表,而且更以“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重要论述,引领20世纪中期中国画的发展潮流。

傅抱石还是一位造诣精深的美术史家,他曾自述:“我比较富于史的癖嗜,画史固喜欢读,与我所学无关的专史也喜欢读,我对于美术史、画史的研究,总不感觉疲倦,也许是这癖的作用。”

 

解析傅抱石的艺术作品

江南自古多才子。吴云发出生于太湖之滨的江南水乡雪堰桥,江南丰厚的人文底蕴给了吴云发一身的灵气。吴云发从小秉承家学,并受湖光山色的熏陶,酷爱书画。1951年被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录取,于是十分幸运地投身于时任美术系教授的傅抱石门下。他是傅抱石一生之中唯一主持授课的绘画班里真传弟子的六人之一,是傅抱石最为得意的门生。

“如果莫奈的《日出》是协奏曲,先生的作品就是水墨画的交响曲。”吴云发认为傅抱石画泉瀑雨雾之景非常绝妙,瀑布、波浪、雨水富有层次感。他的每一幅画都是诗情与画意巧妙的结合。而老师在绘画技法上的最大创造,就是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吴云发回忆道,上世纪50年代是傅抱石先生创作丰产期,在此期间,他常伴随老师左右聆听教诲,努力学习书画技艺,耳濡目染“傅派”风格的熏陶。吴云发这样形容自己的恩师“碰到什么画什么,随意勾勒几下就画出来了”。1957年,傅抱石带队中国艺术团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在两个月期间创作了数十幅作品,军舰、水电站、宾馆大厦、缆车、多瑙河风光……“这些在当时都是很新的题材,没有人敢画,但我的老师敢画。”吴云发说,这与傅抱石老师从小练习篆刻有关,所谓“穷神变,测幽微”。在吴云发画作中,也能看到他继承傅抱石的风格特色,注重在整体大局中细节的勾勒。比如带到这次讲座现场的《热带雨林》,是老人耗时一个月创作而成。大有傅抱石先生的“傅派”格调,雄浑而温润如潮。

 

艺术不是玩出来的

1965年傅抱石去世,吴云发感念师恩,文革前后都去南京看望师母,师母对他说的三句话是吴云发念叨最多的,“人家都和我们划清界限,只有你这个老学生还敢来看我们,这表示你对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另外一句“抱石平生只教了你们这一个班的学生学中国画,你是他的嫡系门生,有责任继承老师的风格并发扬光大”;第三句“抱石一生以山水画为题材,这方面也是他成就最大的地方,你们要多画山水画,其次是人物画,把老师技法传承下去”。吴云发牢记师母教训,并将这三句话作为自己一生的艺术追求方向和理念,专心于山水画创作与研究。

吴云发认为,与当下很多艺术爱好者不同,他觉得艺术并非是玩出来的,他与傅抱石的绘画都是从小勤学苦练打下的基础,“绘画靠苦练出来而不是“玩”出来的,这是对艺术的负责,更是对中国文化所肩负的一种社会责任”。

讲座进行了2个小时,86岁的吴云发先生还在现场进行了创作。他手上的画笔在不紧不慢、一步一步的移动中,苍劲有力的竹子跃然纸上。吴云发说,每天坚持站着绘画不但能练习基本功,也是他的养生之道。

 

“浙礼”有吸引年轻人的文化创意礼品

西泠印象龙游路店别具一格

人们一谈起西泠印社,脑海中想到的便是印石、书画的传统艺术。但由西泠印社集团创立、专注文化创意礼品研发的活力新品牌——西泠印象,却不同于西泠印社的传统艺术,将文化创意礼品更接地气、更加时尚化地贴近当下年轻人。继西湖文化广场西泠印象艺苑体验店后,4月18日,位于龙游路78号沙孟海故居旁的西泠印象龙游路店悄然开启。

在店内,你可以看到木石物语、陶瓷印章、银质印章、婚庆对章等富有新意的文化创意礼品,还可以选择标准定制或个人定制的方式为所选的印章篆刻名字或图案。除了受欢迎的新概念印章,书法、国画、篆刻类的专业书籍,在这里还能看到西泠印象和中国美院首饰系合作推出的限量版戒指、耳环,富有江南特色的浙礼系列“浙礼·有杯茶”“浙礼·饰生活”也会接二连三地出现。这些新概念创意礼品不但形式新颖,吸引年轻人,价格也更为亲民。

西泠印社集团市场营销部副部长孙凯说,从目前西泠印象系列产品在微信商城、天猫店和实体店的销售情况来看,龙游路实体店的情况好于预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以后这里还准备每月推出一次活动,这些活动会非常接地气和亲民,都是年轻人所喜欢的。我们在做这些的同时,顺便带动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这也是西泠印象这个平台所带来的社会文化效应”。

 

(撰文 摄影:余未   娄晓阳 洪雨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