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山坡、田野和奔流的小溪在康涅狄格州所有房屋的包围之中,就像是一颗绿色的心脏,人们把哪儿叫做“海德雷草原”。而对居住在那里的动物们来说,它叫做“塔克的郊外”。实在很难说清,人们和动物们到底谁更喜欢它、更热爱它。

我在2010年的时候看过《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是大妞的读物,新蕾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国际大奖小说中的一本。在某个周末的中午,花了短短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感人肺腑,特别是蟋蟀柴斯特在纽约时代广场的报刊亭,和男孩玛力欧的妈妈一起合作完成《重归苏莲托》,那是男孩妈妈最爱的一首歌,由她演唱,柴斯特演奏,吸引了无数人,从此玛力欧一家的命运被改变了,柴斯特帮助这个家庭摆脱贫困,自己也成了声名显赫的蟋蟀。
这个章节简直如歌如泣,我当时就流泪了。想象着那样的画面,妈妈唱着最心爱的一首歌,仿佛在歌剧院里实现着自己的梦想,蟋蟀在为她伴奏,这是一首命运的交响:即使是苦难的生活,也依然有生命的亮色,也依然能够谱写如此美妙的歌声和旋律,唱出穷人的梦想。
当时我的疑惑是,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儿童读物没有被拍成动画片?或许那时好莱坞还没想着拍摄它,但在他们如此重视中国市场的现在,这部小说的改编显然是不应该错过的,因为它有着不错的中国元素,玛力欧到唐人街的中国小店为柴斯特买一个小笼子,和中国老板聊天这一段,如果有动画片的话,一定是非常吸引中国观众的。
前几天在听喜马拉雅电台里的《时代广场的蟋蟀》时,大妞和我提起了它的续集《塔克的郊外》,于是我在晚上的时间一口气看完。如果《时代广场的蟋蟀》说的是一只乡下蟋蟀来到城市后的乡愁(来自康涅狄格州海德雷镇草场的蟋蟀柴斯特被带到纽约时代广场的生活),那么续集《塔克的郊外》的主角则是城市老鼠——从时代广场来到大草原的塔克老鼠。作者乔治塞尔登1956年写了《时代广场的蟋蟀》,应该是几年后写了《塔克的郊外》。在五六十年前就完成了这样一本书,无疑是有预言性的,在现在城市化日益加剧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读读《塔克的郊外》,看看小动物们如何齐心协力保护被人类过度开采的大自然,它们幸运地阻止了人类。
这是一个小动物和人类一起生活的康涅狄格乡下的大草原,知更鸟约翰请来塔克老鼠和亨利猫帮忙,于是三个好伙伴——蟋蟀柴斯特、塔克老鼠和亨利猫在乡下重逢了。兔子、乌龟、花栗鼠、臭鼬、旱獭等等小动物们也生活在这里,小女孩艾伦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则是人类的主角。柴斯特很正直,塔克很有鬼点子,亨利则乐于享受人类的美食,成了艾伦的宠物。塔克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阻止人类破坏大草原,拯救了小动物们的家园。这个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制造一个善意的谎言,把人类挖掘的这块地方,变成海德雷镇已故名人“约瑟夫海德雷故居原址”,其实这是由塔克老鼠利用很多废弃物包括把约瑟夫哈里的门牌啃成约瑟夫海德雷,在所有草原动物的协助下连夜筑造出来的。发现名人故居原址的轰动性新闻终于让人类停止了挖掘,大草原保住了。
也许作者乔治塞尔登认为写完两部,就可以结束三个小伙伴的故事了。一部是写乡下蟋蟀到纽约,和城市老鼠、猫一起生活的故事。一部是写城市老鼠和猫来到乡下,和草原小动物们一起生活的故事。柴斯特虽然也喜欢人类吃的烤肠,但依然想念乡下的草籽;塔克老鼠虽然想念人类的食物,但也能够习惯吃草籽的生活。于是当塔克老鼠和亨利猫告别草原回到纽约时代广场,我们也和这三个小伙伴告别了。虽然塞尔登依次把柴斯特和塔克作为故事主人公,而忘了在第三部里为亨利猫安排一个唱主角的故事,但不会再有第三部了。但我期待着有人能够把这两部小说拍成动画片,以此致敬1989年就离世的优秀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塞尔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