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氏父子画展 写给世界的诗

(2014-05-12 01:52:48)
标签:

文化

分类: 西泠

关氏父子画展 <wbr>写给世界的诗

著名旅日画家、东京东洋美术学校教授关乃平携已过世的父亲关广志和自己创作的近60幅代表作举办父子联展,作品中体现中西交融之美、传承之美、诗意和高贵典雅之美,时光也仿佛因此穿越了几十年,这是件颇为奇妙的事。

关氏父子画展 <wbr>写给世界的诗

4月26日下午,西泠艺廊举行“写给世界的诗——关广志、关乃平父子创作展”开幕式系列活动。现场名家云集,中国美院老院长肖峰、中国美院国际教育学院首任院长任道斌、西泠印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钱伯浩等先后致辞。老院长肖峰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他表示:“关氏父子两代画作能在杭州一起展出意义非凡,他们一个留学西洋,一个留学东洋,融汇东西。关乃平先生也是对日文化交流非常杰出的使者,是中国与日本交流的引路人,搭线人。”

在专家论坛单元,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的夫人、杭州画院副院长励国仪,中国水彩画家协会秘书长蒋跃,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韩劲松,中国美院艺术鉴赏专业教研室主任何士扬等专家和嘉宾分别对关氏父子的画发表了看法。励国仪、潘公凯是关乃平多年的好朋友,她钦佩关乃平30多年前一个人到异国他乡,把中国画的旗帜举起来,创立至今海外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东京东洋美术学校“中国水墨画科”,教过一代代日本学生。她回忆自己在东洋美术学校任教时的一项趣事:“关先生的人格魅力改变了中国人留给日本人的印象,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少日本女学生甚至愿意找中国人作为终身伴侣,可见关先生的魅力。”

而在中国美院艺术鉴赏专业教研室主任何士扬的眼里,父亲关广志的画像宋画,其子关乃平的画像明代文人画,两者都很有意境,有人文情怀,“带我们到很想去的地方,让我们想走进他们描述的世界”。

“如果说父亲是报告文学,关乃平是一首散文诗。”中国水彩画家协会秘书长蒋跃如此形容,“关广志是早年第一代到英国皇家学院留学,画了大量不透明风景画。他为中国水彩画奠定了基础,那时候他画一幅画通常需要3-7天,同一个地方还会借助照相术捕捉光影,严谨科学。而关乃平既继承西方人的科学精神,又具有东方人浪漫诗意的情怀,身上具有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交汇”。

这次画展的策展人任道斌先生是关乃平的老相识了,他90年代作为中国美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到日本交流时就和在东京执教的关乃平认识,成为多年的好友。在他看来,关先生使用的水粉丙烯混合技法,使他的画别具风味,“他画世界各地的美景,画风高贵,不乏东方文人画的意境”。前年关乃平在“海上丝绸之路”画展展出的作品,被西泠艺廊一眼看中,也促成了他们此后的合作和牵手。

现场有不少美术爱好者前来观赏。有位和朋友结伴从上海赶来的画界人士如此看待父子俩的作品:父亲严谨大气,儿子轻松简洁。一个注重画国内风景,有着传统中国风,一个画风更加国际化,从中可以看出父子两代画家的传承和发展。

在厦门工作的台湾人阮先生,这次专程飞到杭州。因为他去年看了关先生的“桥”联展,看中了《古运河上的纤桥》这幅画,这次又相中画展上展出的《纤桥》姊妹篇《影湛波平》,这是关先生在绍兴途中创作的作品。“我特别喜欢关先生的风格,他的画作意境高雅,蕴含的文化传统会拨动人的心弦。”阮先生如此说。

 

关乃平  桥是吾乡

“诗为抽象画,画为具象诗,父亲和我始终认为,宋代诗人画家苏轼所言‘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是我们追索的极高境界。”

 

在画展上看到关广志年轻时的肖像,容貌俊朗,气质高贵。旁边的关乃平使用的却是现时的照片,气质儒雅,这种蒙太奇效果让人感觉到时光的穿越感

关乃平先生已经69岁了,但思路非常清晰,状态也很年轻。他非常谦和有礼,让每一个和他打交道的人如沐春风,即使是在画展开幕式现场这样忙碌的时刻。

 

如果一位画家能和父亲一起举办画展,向世人传递他们的美学精神,传递一脉相承的诗情画意,那无疑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关乃平和我们谈话,很多时候也围绕着父亲的画展开。他的父亲关广志是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上世纪30年代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留学,与同样留学英国的李建晨在中国水彩画坛并称双雄,有“南李北关”之誉。关广志回国后在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他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铜版画家,1934年是第一个把英国的铜版机器带回了祖国。“父子曾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擅长画古建园林风景画。建筑画是很难画的,像他画的《天坛祈年殿》,古代建筑的内涵厚重感没人可以画得出来。”

关广志的画国内所存极少,大多为家人和外国友人收藏。关乃平告诉我:“父亲画了大量的建筑画,也有不少人体画,人体画文革时都被我烧了,那个年代怎么能有这种东西?烧了100多张,油画则洗掉。油画我只存了2张,父亲的作品我共收藏了70幅左右。网上有不少他的仿作,使用汉字签名,其实他签字使用英文KUAN,从来不用汉字。”

关广志学的是西洋画,却把民族性融入西洋技法中,画中国的河山和建筑,风格凝重古朴。而关乃平的画,题材更为拓展,他画国内的风景,也画巴黎、威尼斯、印度、尼泊尔、泰国等地的风光,“父亲走了20多个国家,我走了40多个国家,只要可以,我还会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人”。

关乃平的风景画中,尤以“海上丝绸之路”和“通往他乡的桥”系列著名。他画中国各地的桥,《胡雪岩故居廊桥》《安平桥秋色(泉州)》《周庄——桥之乡》《阳光洒枫桥(苏州)》《柯桥孤鸿(绍兴)》《古运河上的纤桥(江苏)》,也画国外的桥,《桥的礼赞(布拉格)》《濑户内海大桥(日本)》《船歌(威尼斯)》……他说:“桥是吾乡,希望此生用自己的画笔不断架设各种理解之桥、友好之桥和艺术之桥。”

桥的题材和他的身份密切相关。关乃平现任日本东京东洋美术学校中国水墨画科主任教授,同时他也担任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会长、国际水墨画交流协会会长、中国侨联首批海外顾问等职。1983年他受中国文化部的委托东渡日本,从事中日高层美术友好交流,迄今已经31年。从父亲关广志这一代算起,到他女儿这一代,有着三代人留学的背景,共同寻找东西方文化的接点。而关乃平更成了中日美术交流的大使,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为他题写了“日中美术交流之花”。

在日本多年,关乃平依然感受中日间的交流缺乏,“可以说,98%的中国人不了解日本人,也有98%的日本人不了解中国人,彼此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入,这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Links  心纯画静  抱道自高

关乃平的画充满诗情画意,那么他如何理解美?“简单地说,美在内心,和那份真,真就是美。看了画,要像人说的话。儿童画说的都是真话,最小的孩子最单纯,所以小班的孩子的画可能最美。人长大后,受外界的影响情感就变了。”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是关乃平的学生,为这次画展写下“心纯画静,抱道自高”致敬自己的老师。关乃平说这句话也是自己追求的境界,“平和美,真善美”,“美是真情的流露。对于美没有一种标准答案,但是我在威尼斯画画时,桥上有30多个人看着我画,站了两个小时,我想全世界的人对美的理解有着共通之处。画不应该是沉重的,表面的美也只能吸引一时,到了一定程度,内心长期深厚的美才能打动人。这和评价一个人美不美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隅之美&空灵画境

“写给世界的诗——关广志、关乃平父子创作展”将展出到5月14日。近60幅展出作品中,最珍贵的当属关广志的不透明水彩作品《天坛祈年殿》(1951年)和《北京中山公园》(1952年)。两幅作品是中国美术馆现藏最早的不透明水彩作品之一。另外,还有《颐和园风景》《六角亭》《晋祠一角》等数件关广志代表作,以及3幅中国早期铜版画。

关广志的建筑画严谨淳朴,多体现“一隅之美”,令人回味。其子关乃平的作品则以空灵轻盈、诗情画意见长。相同之处在于,你在他们的作品中能找到一脉相承之处和对于美的相同理解。

 

关广志代表作赏析

1.《北京中山公园》(中国美术馆藏) 水粉 纸本 36.9cmx57cm 1952年

2.《天坛祈年殿》(中国美术馆藏) 水粉 纸本54.7cmx37.2cm 1951年

5.《六角亭》 水粉 纸本 37cmx55cm 20世纪50年代

5.《雪景》 铜版画 13cm×7.5cm 20世纪50年代

 

关乃平代表作赏析

1.《我的故乡》 水粉丙烯混合技法 56cm×38cm

17.《阳光洒枫桥》 水粉丙烯混合技法 55cm×36.4cm

2.《碧波泛舟》 水粉丙烯混合技法 55.7cm×37.6cm

20.《畅神》(意大利·威尼斯) 彩墨 纸本 50cm×50c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