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艺廊打造“艺文生活客厅”

标签:
文化 |
分类: 西泠 |
玉石微雕融合书画艺术
这天下午宾朋满座,不仅有浙江省政协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杨建新,浙江省文化厅巡视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高而颐,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高克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宪生,西泠印社集团董事长钱伯皓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仪式,也有一些工艺美术大师和微雕艺术爱好者前来观摩。李浩先生的20余件代表作在此展出一周时间,这些躺在玻璃盒中的艺术珍品大部分精心配制了放大镜,方便观赏者零距离接触并欣赏微雕这一“细入毫发,巨纳乾坤”的神奇艺术。
既有各种玉石材质、各种造型的昌化石摆件刻《醉翁亭记》、吊瓶微刻《兰亭序》和《兰亭修褉图》、巴林石仿良渚玉石刻《道德经》、象牙片微刻微画《富春山居图》、白玉手镯微刻《心经》,亦不乏荣获“2012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的《贯休绘十六罗汉象》,《易经》《前后赤壁赋》《孙子兵法》等长篇微刻作品……每件作品都显熠熠生辉之光,巧夺天工之势。作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浩的微雕不囿于工艺,而是探索玉石微雕和书画融合的双重艺术价值。作品包括诗词文赋、儒释经卷及山水、人物画像,题材丰富,技法精湛,书画味浓,全方位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泠艺廊致力打造“艺文生活客厅”
西泠艺廊目前签约了东京美术大学水墨系主任关乃平先生、国际知名油画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先生、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李梅女士等当代知名艺术家,以及历宝江、孙立丽等艺术新锐。
为了让艺术更贴近大众,走向大众,倡导“艺术的生活化”,作为一级艺术品市场的西泠艺廊从西湖文化广场走向更亲民的西湖边,在延安南路开设西泠艺廊西湖店。这是艺廊试水“艺术生活客厅”概念的第一步,西泠艺廊还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陆续开出西溪店等分店。
何为“艺文生活客厅”?西泠艺廊总经理周一帆表示,在这里,艺术会变得更加生活化,西泠艺廊会以传统书画艺术为主,同时融合音乐、舞台剧、养生、美食等其他门类艺术,让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贴近生活。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喝点咖啡,品尝糕点,观看展览,欣赏字画,还可以买回自己心仪的作品。另外,这里还会定期举办艺术展和沙龙,艺术和人们的生活会贴得更近。
播芳六合 一刻千金
专家谈李浩微雕艺术
提到微雕艺术,可能很多人会想起明末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文中记录当时的奇巧人王叔远赠送作者桃核雕刻成的小船一只,刻的是苏轼和佛印和尚、黄庭坚乘船游赤壁的情形,“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那么微雕艺术发展到现代,有哪些创新?李浩的微雕艺术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开幕式上的论坛沙龙环节,由西泠艺廊常务副总经理何琦主持,专家们围绕李浩的作品谈微雕,给大家上了一堂微雕艺术普及课。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最适宜表达的方式。李浩的微雕以经典作品为创作题材,比如《兰亭序》《富春山居图》等,刻出书画的感觉。其实书法和微雕的结合是比较困难的,微雕刀这样的铁家伙在硬度那么高的玉石上雕刻,我觉得是挑战极限,是人所不能为,从根本上来说这两者结合并不是最好最合适的方式。但正因为这样做特别难,它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在鲍贤伦看来,李浩的厉害之处就是通过实践,实现了玉石微雕和书画艺术结合交融的可能性。
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副理事长
高而颐:手工劳动万岁
高老总结了李浩微雕的三大特点。首先他注重材质,“有些微雕大师在头发丝上刻书法、一颗米上刻一幅图,但毕竟比较低档,不易保存。李浩在珍贵且易保存的玉石上进行雕刻,特别是翡翠硬度很高,尤其难刻,能够在硬玉翡翠上进行雕刻的,全国都很少”。
第二点是技艺之美,工艺美术体现手工技艺之美,通过手指的灵活性体现人类的伟大、聪明。“我们这里称手工艺组织叫工艺美术协会,国际上叫国际手工业协会,其实都是手工劳动,我们应该大声疾呼:手工劳动万岁!技艺美和材质美结合起来就是工艺文化的本质,工艺文化需要传承。
另外,李浩有扎实的功底,篆隶楷行草都能写,山水、人物画像也钻研得很透,“微雕不是刻得越小越好,刻得小不是唯一的标准,要刻什么像什么,把内在的精神刻出来,就非常不容易”。
所以论坛沙龙主持何琦总结了高老对李浩作品的评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雕需要有特殊的工艺,十只手指需要有艺术的灵性才能做到牵于毫发之间,同时需要深厚的学养、传统的书画功底、精到的造型艺术。”
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名教授
吴宪生:业余作者也能出大师
吴宪生认为人物画是绘画中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因为牵涉到人物造型,这不是三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进行深入的研究。
拿《贯休十六罗汉象》来说,“贯休的十六罗汉像是以古拙奇怪著称于世。在贯休之前佛教艺术都比较工整,贯休反前人造型,表现夸张,比如额头上长个大包,十六罗汉个个有不同的形象特征。李浩的微雕恰恰抓住了这些,每个人物的神态、精神状态、造型特点都有独到的地方。这么硬的材质上能够如此传神地传达出贯休作品的精神,非常难能可贵,和他深厚的造型功底和手头的功夫技巧是分不开的。”
“怎么在方寸之间,体现原作者的精神,又体现作者对这件作品的理解和微雕艺术的特点,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和贯休的原作比,李浩的作品更加秀气,更带有文人画的气息”。所以吴老师想让美院的博士生、硕士生们也来这里看看,李浩的展览会给他们很好的启示:业余作者也能出大师,扎扎实实做学问,才能达到艺术创造的巅峰。
李浩:以刀代笔刻出气象万千
李浩以玉石微雕书画作品为特色,是杭州极少的几位工艺美术大师之一。谁能想到,他2011年退休后才全职投入微雕领域。
之前他在部队里当电影放映员、从事舞美工作。80年代复员到杭州市中医院后,做的是组织人事和政工工作,后来当党委书记。那个年代他只有趁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偷偷地干自己喜欢的微雕,没想到一干就是20多年,养成了周末基本不出门、潜心在家创作的习惯。
看过微雕的发刻、木刻、竹刻、石刻,李浩决定把高档的玉石微雕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尝试在翡翠、玛瑙、水晶等硬度在摩氏7度以上的硬质材料上进行探索。
刻四大名石用的是铁笔,刻玉材就要用到电钻笔。微雕讲究刻作时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要知道,在方寸见大的地方以刀代笔写书作画,属于落子无悔,“刻之前要静心,不去想东西,刻的时候要停止呼吸,不然手会发抖,前功尽弃”。一件玉石微雕《桃花源记》,他需要花费一周左右时间完成。
图说:李浩的工作室很简单,一台显微镜、几把铁笔、一把电钻笔,拿上材质他就可以工作
细入毫发 巨纳乾坤
李浩微雕作品赏
和田墨玉微刻《贯休绘十六罗汉像》
新疆碧玉《易经》
田黄石微刻《前后赤壁赋》
鸡血石微刻《桃花源记》
白玉手镯微刻《心经》
象牙片微刻微画《富春山居图》
和田籽料“夫妻平安活扣牌”微刻《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