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清晨5点10分,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在罹患咽喉癌一年零三个月后,在酣然睡梦中离去,享年56岁。

我承认这次有点后知后觉。
8月31日晚我翻看朋友圈微信(每天晚上翻看一遍朋友圈发的微信已成习惯),看到孙昌建老师发的“告别子潮,送走文学”,9张照片都是盛子潮的一段微博配一幅照片的形式(后来看了报纸,想想这些内容应该是来自8月31日早上的追悼会现场)。
我非常吃惊,因为周五周六的报纸都没有看,所以消息也滞后了。赶紧翻看这两天的报纸,周五的杭州日报和钱江晚报都已做了大幅报道。盛子潮在周四清晨就已去世。
真是令人伤感,于是回想起和盛老师的几次谋面。第一次记得是在2007年2月11日东方月的新书《寻找跑跑》签售仪式上,至今记得很清楚,地点是在解放路新华书店里。盛子潮老师作为浙江文学院院长、签售会嘉宾也出席,他话说得并不多,甚至可以用沉默寡言、腼腆来形容,但样子又是很北方:黑红脸膛、连鬓胡子、黄色马甲。他说话的时候更多是推荐作者,因为他作为文艺理论家以作品评论和推荐作者为己任。接下来的环节是签售,东方月那天签了似乎七八百本书,而很多读者签名时,顺便也会找坐在东方月旁边的盛老师一起签上大名。
我们的《时尚周末》有个“生活家”栏目,做过两次盛老师夫人朱锦绣的采访,因为开在宝石山上的纯真年代书吧,作为西湖的“文化客厅”,一直由她出面接待媒体采访。第一次做的纯真年代书吧主人应该是2010年,是我一位同事来采访,版面登出来后,朱老师还非常细心地把文章压在书吧靠门第一张桌子的台板下(后来知道,这张桌子是盛子潮老师最喜欢坐的)。2012年4月,在非常美好的春天,我又去做了一次采访。去纯真年代是非常美好的享受,因为位于风景如画的北山路,拐到宝石二弄,然后走上236级台阶,就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红窗白墙的书吧。
纯真年代2000年的时候开在文三路,为什么会有这家书吧?当时朱锦绣还是杭州商学院的英文老师,因为罹患癌症提早退休,盛子潮倾其家产开了家书吧,只为了完成妻子的一个心愿。因为朱锦绣说过,自己一直喜欢林徽因时代的“太太客厅”,喜欢家里高朋满座。后来文三路修路,书吧在朱锦绣向有关部门的呼吁之下,得以搬到宝石山。此后,这里成为许多著名文人作家的聚会地。那天我采访朱锦绣,快结束时盛老师回来了。虽然我没有和他交谈,但是看得出他非常忙碌。当天他和南派三叔等一拨作家在二楼好像一起在讨论微文学创作评选,我们采访到天黑,朱锦绣老师热情地请我和摄影记者在书吧里用餐,本来可以在二楼和盛老师他们坐在一起吃饭,但因为坐不下了,于是朱锦绣老师单独在一楼陪我们。事实上,书吧的饭菜非常美妙,有很多人都是在这里边看书边吃饭喝茶,度过美好的一天。
那天吃饭结束,记得下起了微雨,我们拾级而下,又是和南派三叔几位一同下山。一路撑着伞,夜雨中的宝石山和西湖别有一番味道。
第二次再到纯真年代,是今年春天。我带着妈妈和女儿一起去,因为去过那里之后,一直想带家人去感受感受如此一个美妙之地。去到那里,才在书吧册子上某位作者写的文章里了解到盛老师罹患癌症的消息。和朱锦绣老师聊了聊,她说自己也很奔波,不过每天都陪盛老师在医院,书吧基本交给朋友在照料。算了算时间,我想去年看到盛老师的那次,应该过了一个月左右,他就得病了。那时他还是非常健康的模样,转眼间竟卧病在床,而早于他生病的朱锦绣老师现在却在照顾他,真是造化弄人。
最近几年,盛子潮老师开始在微博上创作一百多字的微童话,还开玩笑说要和童话作家冰波比赛。他的微童话被微友转载,粉丝量也增加不少,似乎也掀起一阵微童话风潮。像他写过:“几年前,山上的大树就想开一场小鸟音乐会,可小鸟们都嫌山太高,不愿意飞上来。小松鼠刚住下来就知道了大树的心思,于是,用大树的树叶制作了一只只绿叶飞船,一天,小松鼠带着几十只绿叶飞船请小鸟上山,小鸟们一只只高兴地接受了邀请。这一夜,小鸟们把整座山唱醉了,山上的大树也醉了。”写出这样文字的男人,想来是有一颗可贵的童心的。
得病后,他在微博上开始写抗病日记。他写过:“戒烟戒酒一个月,对曾经一日三包三五烟,从中午到夜晚啤酒不离口的我容易吗?”下咽癌是痛苦的病,得知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他无法说话,连进食都要靠肋侧注射。或许,告别是更好的解脱。
盛子潮老师走后,我在报纸上看到朱锦绣想好的挽联:率性率真若处子,才气才华是钱潮。而书吧里,挂着莫言为书吧所题写的对联:看山揽锦绣,望湖问子潮。纯真年代四个字为韩美林所写,夫妻俩不知道陪伴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合影。我们报纸上那次“生活家”所登的合影,一张是他们和汉学家顾准的合影,一张是夫妻俩的合影,而当时为了做版面,朱锦绣老师也发来好几张两人的合影。
其实你只要到书吧里坐坐,就会发现几十年来的照片,贴在一面墙上,成为书吧的一个特色。这些照片见证了他们走过的纯真年代,白衬衫,棉质裙子,一切都是那么干净美好。
在微博上发出悼念盛子潮老师的微博后,我有个在新西兰留学的小朋友回复道:“我有两个朋友他们是纯真年代认识的,他们婚礼之前,我们去纯真年代拍了照片,然后把婚礼现场的布景做成纯真年代书吧的样子……”纯真年代的影响也在于此。
而盛子潮和朱锦绣的爱情故事,几乎就代表着那个纯真年代。他们是厦门大学的校友,一个是中文系研究生,一个是英语系高材生。一个来自杭州,一个来自温州。第一次见到朱锦绣,他说:“你让我想起了一首唐诗。”他想追她,问过很多次,她却不肯正面回答。他说“选择吧,把门关紧,或者,让门敞开”,她回答“心灵的门已经为你敞开,你不进来,怪谁呢?”她毕业后留在学校当校长的英文秘书。再后来,他毕业,把她带回了杭州。为了纪念这段感情,他们的儿子也取名叫盛厦Sunshine……朱锦绣老师当时和我说起这些时,脸上依然洋溢着甜蜜。
而如今,往事只堪成追忆。但这份纯真年代里美好的爱情,却不会因男主人公的逝去而褪色。女主人已经对他承诺过:“纯真年代会一直开下去。”
2012年4月对朱锦绣的专访全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9c96501011vdx.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