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 |
·我把自己比作一步一磕的音乐朝圣者,只有这样,我才能到达心中的布达拉宫,心中的香格里拉。
·流行音乐就像走马灯,但5000年后莫扎特依然是经典。
·音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约张铭做专访,他在电话里告诉我:“后天我就要出发去登珠峰了。”于是采访匆匆在他临行的前一天在刚迁址六公园不久的张铭音乐图书馆进行。对于珠峰之行,52岁的张铭老师脸上显然写满了期待和兴奋,“最棒的是有位甘孜的活佛将与我们同行,此次行程来回将达1万余公里,从成都到泸定、康定、甘孜,再到德格、昌都,然后进藏。”所以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位一直把自己比作“音乐朝圣者”的音乐“传经布道者”,已经真正和那些三步一磕的朝圣者一起,开始了自己的朝圣之旅。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当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相信张铭一定离自己的音乐信仰又近了一步。
·流行音乐就像走马灯,但5000年后莫扎特依然是经典。
·音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约张铭做专访,他在电话里告诉我:“后天我就要出发去登珠峰了。”于是采访匆匆在他临行的前一天在刚迁址六公园不久的张铭音乐图书馆进行。对于珠峰之行,52岁的张铭老师脸上显然写满了期待和兴奋,“最棒的是有位甘孜的活佛将与我们同行,此次行程来回将达1万余公里,从成都到泸定、康定、甘孜,再到德格、昌都,然后进藏。”所以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位一直把自己比作“音乐朝圣者”的音乐“传经布道者”,已经真正和那些三步一磕的朝圣者一起,开始了自己的朝圣之旅。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当行走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相信张铭一定离自己的音乐信仰又近了一步。
讲课,一步一磕的音乐朝圣者
张铭正式的职业是在浙江省艺术学院担任音乐教授,除此之外,他还担任着中国美院、浙大紫金港校区、滨江高教园区西方音乐名作欣赏选修课讲座的任务,并经常穿梭于杭州、省内各县市机关单位为一些干部们、员工们讲授西方古典音乐。同时,他还是国内第一家民办音乐图书馆的创办者。在杭州,在浙江省,张铭的名字都是和西方古典音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传授古典音乐,成了他终身的职业,一辈子的事业。
从1985年调到省团校后举办音乐讲座开始,20年的时间,已经有40多万人听过他的讲座。“去年我跑了几十个县举办音乐讲座,今年计划跑25个县,浙江一百多个县准备用4年时间跑完。”张铭还算过,如果他活到90多岁的话,浙江将有几百人接受过他的音乐教育,这将是一个让他感到欣慰的数字。
是什么支撑着年逾半百的他如此孜孜不倦地做着这么一件工程浩大的工作?“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信仰。在我心中,贝多芬、莫扎特就是我的信仰,每次讲课,我觉得都是向这些音乐大师们叩首,就像我在西藏时看到那些三步一磕虔诚的朝圣者一样,我也是每讲一次课,就是五体投地地在朝圣路上磕一个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一步一磕的音乐朝圣者。”
“音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张铭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音乐图书馆,碰上了一个好机会
2002年8月8日,张铭创办了音乐图书馆。初衷是好的,家里收藏有几千张唱片,为何不拿出来和爱乐者一起分享?同时又可以传播音乐。但要把集音乐欣赏、唱片销售、品茗休闲于一体的音乐图书馆真正和市场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可谓难上加难,开办3年,亏了3年,每年自己要贴七八万元。周围的朋友都在劝他:“这个城市有多少人像你一样在干这种赔钱的事?”苦苦支撑着的张铭感到困惑:“难道这个城市就容不下一个体现文明标记的音乐图书馆?”他觉得音乐图书馆如果关门,这个悲哀将不是自己的,而是这个城市的。
2005年,春天终于来了。由于向市领导反映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市里作了批示,张铭音乐图书馆作为西湖的一张文化名片迁址六公园圣塘景区,租金不到市场价的一半,并且合约一签就是5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5年内张铭音乐图书馆将不会易址。如今张铭音乐图书馆还有另四块牌子,“浙江图书馆音乐讲坛”、“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高雅音乐推广示范单位”和“蓝山咖啡馆”。杭州图书馆每年拨10万元用于音乐图书馆的唱片典藏,作为浙江图书馆音乐讲坛,浙图每年也会拨出一定的经费支持音乐图书馆,300来个会员的支持,蓝山咖啡馆的品牌,一切都意味着,音乐图书馆的春天真正来临了。
迁址不到一个月,音乐图书馆目前已达到了收支平衡,并成了杭州不少白领和老外爱来的地方,5000多张唱片可以免费欣赏,并且提供刻录服务。音乐传播和市场经营如何有效结合,已经不再是困扰了张铭3年的最大难题。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中国人的音乐素质并不比国外差,就是教育体制太薄弱!中国拿帕格尼尼金奖的有6个,李云迪那到肖邦钢琴大奖时这个奖空缺了15年!中国音乐的旋律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和声是西方的最好,节奏是印度的最好。”谈到中国音乐的现状,张铭就激动起来。再说到杭州,他觉得这座城市的音乐素养还亟待提高,举个例子,“上海的每场古典音乐演出,一般情况下杭州人赶过去看的不会超过30个,其中20个还是公费。苏州人一般都超过60个,从这点上说,苏州的音乐文化都比杭州好。”但张铭并不担心杭州古典音乐的明天,“杭州的琴童有1万多人,并且每年这个数字都在增加。他们都将是明天的古典音乐爱好者。”
致力于古典音乐传播的张铭今后还有更多的设想,比如在六公园附近立一块25平米的大屏幕,专门播放中国和西方的古典音乐,也可以放映杭州一些优秀琴童的表演录像,自己会在夜晚西湖的月色下,在围坐着游人的草坪上为爱乐者们讲课。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顺利的话元旦之前就可以实现。“一个主观世界的能量是无限的。”张铭感慨地说。
关于音乐对人的重要性,张铭最后引用了西汉刘向父子的一句话:“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学音乐的孩子不大会变坏,而且,他们的情商比较丰富,现代科学不是证明了吗?情商丰富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张铭正式的职业是在浙江省艺术学院担任音乐教授,除此之外,他还担任着中国美院、浙大紫金港校区、滨江高教园区西方音乐名作欣赏选修课讲座的任务,并经常穿梭于杭州、省内各县市机关单位为一些干部们、员工们讲授西方古典音乐。同时,他还是国内第一家民办音乐图书馆的创办者。在杭州,在浙江省,张铭的名字都是和西方古典音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传授古典音乐,成了他终身的职业,一辈子的事业。
从1985年调到省团校后举办音乐讲座开始,20年的时间,已经有40多万人听过他的讲座。“去年我跑了几十个县举办音乐讲座,今年计划跑25个县,浙江一百多个县准备用4年时间跑完。”张铭还算过,如果他活到90多岁的话,浙江将有几百人接受过他的音乐教育,这将是一个让他感到欣慰的数字。
是什么支撑着年逾半百的他如此孜孜不倦地做着这么一件工程浩大的工作?“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信仰。在我心中,贝多芬、莫扎特就是我的信仰,每次讲课,我觉得都是向这些音乐大师们叩首,就像我在西藏时看到那些三步一磕虔诚的朝圣者一样,我也是每讲一次课,就是五体投地地在朝圣路上磕一个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一步一磕的音乐朝圣者。”
“音乐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张铭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音乐图书馆,碰上了一个好机会
2002年8月8日,张铭创办了音乐图书馆。初衷是好的,家里收藏有几千张唱片,为何不拿出来和爱乐者一起分享?同时又可以传播音乐。但要把集音乐欣赏、唱片销售、品茗休闲于一体的音乐图书馆真正和市场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可谓难上加难,开办3年,亏了3年,每年自己要贴七八万元。周围的朋友都在劝他:“这个城市有多少人像你一样在干这种赔钱的事?”苦苦支撑着的张铭感到困惑:“难道这个城市就容不下一个体现文明标记的音乐图书馆?”他觉得音乐图书馆如果关门,这个悲哀将不是自己的,而是这个城市的。
2005年,春天终于来了。由于向市领导反映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市里作了批示,张铭音乐图书馆作为西湖的一张文化名片迁址六公园圣塘景区,租金不到市场价的一半,并且合约一签就是5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5年内张铭音乐图书馆将不会易址。如今张铭音乐图书馆还有另四块牌子,“浙江图书馆音乐讲坛”、“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高雅音乐推广示范单位”和“蓝山咖啡馆”。杭州图书馆每年拨10万元用于音乐图书馆的唱片典藏,作为浙江图书馆音乐讲坛,浙图每年也会拨出一定的经费支持音乐图书馆,300来个会员的支持,蓝山咖啡馆的品牌,一切都意味着,音乐图书馆的春天真正来临了。
迁址不到一个月,音乐图书馆目前已达到了收支平衡,并成了杭州不少白领和老外爱来的地方,5000多张唱片可以免费欣赏,并且提供刻录服务。音乐传播和市场经营如何有效结合,已经不再是困扰了张铭3年的最大难题。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中国人的音乐素质并不比国外差,就是教育体制太薄弱!中国拿帕格尼尼金奖的有6个,李云迪那到肖邦钢琴大奖时这个奖空缺了15年!中国音乐的旋律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和声是西方的最好,节奏是印度的最好。”谈到中国音乐的现状,张铭就激动起来。再说到杭州,他觉得这座城市的音乐素养还亟待提高,举个例子,“上海的每场古典音乐演出,一般情况下杭州人赶过去看的不会超过30个,其中20个还是公费。苏州人一般都超过60个,从这点上说,苏州的音乐文化都比杭州好。”但张铭并不担心杭州古典音乐的明天,“杭州的琴童有1万多人,并且每年这个数字都在增加。他们都将是明天的古典音乐爱好者。”
致力于古典音乐传播的张铭今后还有更多的设想,比如在六公园附近立一块25平米的大屏幕,专门播放中国和西方的古典音乐,也可以放映杭州一些优秀琴童的表演录像,自己会在夜晚西湖的月色下,在围坐着游人的草坪上为爱乐者们讲课。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顺利的话元旦之前就可以实现。“一个主观世界的能量是无限的。”张铭感慨地说。
关于音乐对人的重要性,张铭最后引用了西汉刘向父子的一句话:“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学音乐的孩子不大会变坏,而且,他们的情商比较丰富,现代科学不是证明了吗?情商丰富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前一篇:郑秀文《长恨歌》里四段情
后一篇:李恩宙和角色一起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