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读书 |
韩风袭来,情意浓浓
一
韩国电影真正走进我的心里,是从韩剧开始。最喜欢的一部韩剧《冬季恋歌》使我对韩国影像有了一种本质上的认识,在这部把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情故事和造型、画面、音乐的唯美发挥到极致的韩剧中,我感到了韩国人对爱情的极度推崇,以及骨子里的忧伤情绪。回想起来,零零星星从他们的小说、影视故事和歌曲中,这种民族特性又何尝不是随处可见!而这一点,正好非常符合我的口味,自然而然地,韩国电影像一种特殊的菜系,走进了我的电影世界里,并且变得不可或缺。
韩国电影,情感片是一支主力军,包括纯情片、情色片、情感伦理片等。韩国人最热衷、拍得最多的还是小情小调的纯情片,比如清淡隽永的《八月照相馆》,忧伤惆怅的《春逝》,唯美大气的《爱有天意》,穿越时空的《触不到的恋人》,细腻纯美的《白色情人节》等。随着韩国电影的发展,电影人拍摄的尺度越来越开放,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题材可以直指各个领域,所以,现在的韩国电影是色彩绚烂的:情色片之大胆,令人瞠目结舌,其实不用奇怪,在尺度开放、性文化相当发达的韩国,他们表现性就像表现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并且惯于把画面拍得美轮美奂;伦理片对道德、社会问题的触及,颇具分量,李沧东、金基德的作品,都是在残酷中不失人性的关怀;战争片可以把南北战争作为取之不竭的题材,写尽战争对个人幸福生活的摧毁;喜剧片则充分展现了韩国人的喜剧细胞,女权主义、青少年性萌动、江湖黑帮搅得天翻地覆,极尽夸张搞笑之能事;近年来更是大胆借鉴好莱坞模式拍摄大片……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影片,都极度推崇“爱情”和“死亡”,并且表现出一种极端的感情--或是极端的唯美柔情,或是极端的残酷暴力,或是极端的搞笑幽默,亦或是几种风格的统一。影评家孙昌建曾把韩国影像概括为“刚烈与柔情”,从另一角度理解,也可以是残忍与唯美,冷酷与温暖。如此对立极端的形容词在韩国影像中,韩国人的民族个性中,却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韩国电影这几年飞速发展,就像专业人士所研究的那样,自然和韩国政府在电影配额制、电影辅助金、取消剪阅制度代之以分级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扶持有着直接的联系——2004年,据说韩国电影的投资是812亿韩元(人民币和韩元的比率是1:135)——但韩国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保护和所做的努力也是其心可鉴,为反对政府取消“电影配额制”,他们可以发起轰轰烈烈的“光头运动”(剃光头在韩国是非常强烈的抗议方式),使政府迫于舆论压力而改变政策;他们中间也出现了很多为振兴本国电影而努力的风格各异的导演:被称为“国民导演”的林权泽,“作家导演”李沧东,酷爱现实复仇题材、有“韩国北野武”之称的朴赞旭,惯于表现边缘人生活和直面死亡、暴力、性的金基德,关注青春和爱情的“野蛮导演”郭在容,热衷战争题材的姜帝圭,风格温情细腻的李廷香……创作个性的迥然不同使得韩国电影风格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时韩国导演中很多人有到欧洲留学的经历,他们自然地把西方的影像风格融入到自己的电影中,创造出独特的个性化风格。
二
在本书的编撰中,我看了大量的韩国电影,希望为自己的以“好看”或“经典”的选片标准找到有力的支持。应该说,前几年的韩国电影,艺术性更强一些,现在是商业味道更浓重一些。不管是获奖的或无名的,艺术的或商业的,我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能否吸引我看下去,能否感动我。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影看好,但“感动”两个字,却是评价一部电影好坏最根本的标准。
将电影分成九大类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划分标准,只是根据题材进行了大致的区分。至于情感片,由于所占比重稍显庞大,于是根据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再细分为“浓情片”和“伤情片”两种类型,相信读者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不同。
对于韩国电影,我想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它是我喜欢的一个类型。记得影评人顾小白曾说过:看电影就跟谈恋爱似的,最早是相识,然后是热恋,然后是在一起,然后是不离不弃。对于韩国电影,我的感觉也是这样。
韩国电影真正走进我的心里,是从韩剧开始。最喜欢的一部韩剧《冬季恋歌》使我对韩国影像有了一种本质上的认识,在这部把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情故事和造型、画面、音乐的唯美发挥到极致的韩剧中,我感到了韩国人对爱情的极度推崇,以及骨子里的忧伤情绪。回想起来,零零星星从他们的小说、影视故事和歌曲中,这种民族特性又何尝不是随处可见!而这一点,正好非常符合我的口味,自然而然地,韩国电影像一种特殊的菜系,走进了我的电影世界里,并且变得不可或缺。
韩国电影,情感片是一支主力军,包括纯情片、情色片、情感伦理片等。韩国人最热衷、拍得最多的还是小情小调的纯情片,比如清淡隽永的《八月照相馆》,忧伤惆怅的《春逝》,唯美大气的《爱有天意》,穿越时空的《触不到的恋人》,细腻纯美的《白色情人节》等。随着韩国电影的发展,电影人拍摄的尺度越来越开放,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题材可以直指各个领域,所以,现在的韩国电影是色彩绚烂的:情色片之大胆,令人瞠目结舌,其实不用奇怪,在尺度开放、性文化相当发达的韩国,他们表现性就像表现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并且惯于把画面拍得美轮美奂;伦理片对道德、社会问题的触及,颇具分量,李沧东、金基德的作品,都是在残酷中不失人性的关怀;战争片可以把南北战争作为取之不竭的题材,写尽战争对个人幸福生活的摧毁;喜剧片则充分展现了韩国人的喜剧细胞,女权主义、青少年性萌动、江湖黑帮搅得天翻地覆,极尽夸张搞笑之能事;近年来更是大胆借鉴好莱坞模式拍摄大片……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影片,都极度推崇“爱情”和“死亡”,并且表现出一种极端的感情--或是极端的唯美柔情,或是极端的残酷暴力,或是极端的搞笑幽默,亦或是几种风格的统一。影评家孙昌建曾把韩国影像概括为“刚烈与柔情”,从另一角度理解,也可以是残忍与唯美,冷酷与温暖。如此对立极端的形容词在韩国影像中,韩国人的民族个性中,却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韩国电影这几年飞速发展,就像专业人士所研究的那样,自然和韩国政府在电影配额制、电影辅助金、取消剪阅制度代之以分级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扶持有着直接的联系——2004年,据说韩国电影的投资是812亿韩元(人民币和韩元的比率是1:135)——但韩国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保护和所做的努力也是其心可鉴,为反对政府取消“电影配额制”,他们可以发起轰轰烈烈的“光头运动”(剃光头在韩国是非常强烈的抗议方式),使政府迫于舆论压力而改变政策;他们中间也出现了很多为振兴本国电影而努力的风格各异的导演:被称为“国民导演”的林权泽,“作家导演”李沧东,酷爱现实复仇题材、有“韩国北野武”之称的朴赞旭,惯于表现边缘人生活和直面死亡、暴力、性的金基德,关注青春和爱情的“野蛮导演”郭在容,热衷战争题材的姜帝圭,风格温情细腻的李廷香……创作个性的迥然不同使得韩国电影风格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时韩国导演中很多人有到欧洲留学的经历,他们自然地把西方的影像风格融入到自己的电影中,创造出独特的个性化风格。
二
在本书的编撰中,我看了大量的韩国电影,希望为自己的以“好看”或“经典”的选片标准找到有力的支持。应该说,前几年的韩国电影,艺术性更强一些,现在是商业味道更浓重一些。不管是获奖的或无名的,艺术的或商业的,我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能否吸引我看下去,能否感动我。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影看好,但“感动”两个字,却是评价一部电影好坏最根本的标准。
将电影分成九大类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划分标准,只是根据题材进行了大致的区分。至于情感片,由于所占比重稍显庞大,于是根据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再细分为“浓情片”和“伤情片”两种类型,相信读者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不同。
对于韩国电影,我想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它是我喜欢的一个类型。记得影评人顾小白曾说过:看电影就跟谈恋爱似的,最早是相识,然后是热恋,然后是在一起,然后是不离不弃。对于韩国电影,我的感觉也是这样。
娄晓阳
2004年12月于杭州
前一篇:韩国电影与我们